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长信增利仙游洪姓自豪了!史上九进士,屹立数百年枫慈溪“太平桥”正是族人倡建!-仙游今报

发布时间: 2015-02-18 浏览: 318
仙游洪姓自豪了!史上九进士,屹立数百年枫慈溪“太平桥”正是族人倡建!-仙游今报



仙游《百姓故事会》
第79期:洪姓

枫亭兰友太平桥
乐善“汇江”德为怀
仙游洪姓一族堂号多为“汇江”。

洪姓图腾

洪,从水、从共。从“水”周展翅,表明洪人生活在河道纵横的水边。
寻根问祖
得姓始祖 水神共工
洪氏得姓始祖,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炎帝神农氏之后共工,属于以先祖官称名字为氏。共工是上古炎帝的后裔,在黄帝时期世袭为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被人们尊为水神。据古史记载,到了颛顼帝时期,共工起兵与颛顼争天下,后失败。传说共工在失败后,一怒之下一头撞倒了西北方支撑天地的不周山,造成了天塌地裂,引发了大洪水时代,因此被逐出中原。
共工氏为了让自己的后代子孙不忘自己是水神,便在自己名字“共”的旁边加上“氵”偏旁,成“洪”字,留给后世子孙为氏。因此其后裔中有以之为姓氏者,称洪氏,世代相传至今。
隋唐时,大批中原洪氏族人南下,进入江西、安徽、福建等地。唐总章二年(669年)陈政入闽时,有洪有道等河南固始洪姓将士随陈政入闽,后落籍福建漳泉一带。这是洪姓最早入闽者。
家风家训汇江家训
助勉吾嗣,永慕仙贤;
承基守远,启业观天;
学精秉圣,道崇文明;
利禄依义,治国冰清;
忠贞立性,富贵梦荣;
成家仁德,福瑞咸颐;
怀育群桂,寿超稀龄;
克绳铭训,万世芳钦。领 衔
乐善“汇江”德为怀
洪姓起源一说为,共工氏后代为记住祖先当过水神,就在共字前加水,成“洪”字,作为姓氏。历史上,洪姓名人众多,郡望主要为敦煌、豫章等,仙游洪姓一族堂号多为“汇江”。
“敦煌弘族望,三任振家声”的洪姓先贤、宋代名臣洪天赋进士及第,历知阳江、古田、连江三县知县,每至俱有德政。“杭州一题,怀忠烈报国心”说的是明代杰出书法家洪珠,“廉行高天下”是明代廉吏洪楷,“乐善列榜头”的是宋代仙游慈善家洪忠……这些洪氏先贤为洪氏树立家风。
11月10日,记者来到枫亭镇兰友村。据洪氏入闽始祖洪祖涛第32代后裔、兰友社区党支部书记洪福坤介绍,洪忠、洪延是洪祖涛之孙,洪忠字汇江,为枫亭鱼街人,洪延为洪忠胞弟。其父洪一波牢记祖训:“岁有饥馑,每负赈仓,以德为怀,亲皆嘉许,施德枫江,扶贫济困”,经商知法,奔走于苏杭与温宁之间,富甲一方。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众求方便渉江,督责洪忠倡建沙溪、沧溪、太平、乞丐、后宋、锦桥、长坝等七桥,乡里百姓莫不感其惠举。时任福建路转运使的蔡襄上奏朝廷,推荐其为兴化军助教。
沿着枫亭兰友古街,踩着青石板路,前方一座南北飞架的古桥“太平桥”屹立在枫慈溪之上。兰友村干部洪智良告诉记者,这太平桥便是洪忠建造的七桥之一,为古今枫亭居民交通往来提供极大方便gopas,现存于县博物馆的重修太平桥碑记,就记录了太平桥修建历史沿革,为清代著名国画家、枫亭人林肇棋所写。明成化八年(1473年)夏,户部尚书郑纪夜宿枫亭桥南僧舍,夜游太平桥,赋诗:“银虹飞渡水云乡,遍倚雕栏月色凉,夜半归来风满袖,家家门巷荔枝香”的诗句,盛赞太平桥工程和枫江的秀丽风光。


集英亭

石塔
太平桥旁的集英亭,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初建在海中的五个礁石上。在建太平桥的同时,洪忠把原在溪中的深沙院扩建,并迁往桥南陆地。后又出资修建一座石塔,如今位于集英亭对面一商店内,让枫亭的“七墩八塔”传说至今犹闻。该塔为方形实心结构,高6米,边长2.5米,基座用条石砌成,第一层东南西雕花卉图案,第二三四层柱角雕刻大力士雨一直下简谱,四面雕佛像,顶为四片蕉叶合抱宝嘉康蒂,中间一根塔刹。整个塔身在室内,只有塔刹露出屋顶。“这塔古时是海上航行的航标,印象里这石塔一直在家中。”商店的主人黄丹石的儿子介绍, 1973年发大水时,周边的房子都倒了,唯独这石塔屹立不倒,为枫亭古街增添一道古迹景观。
“渡石支海,去舟而徒,易危为安,民莫不利。”蔡襄在《万安渡石桥记》中这样写道。当人们缅怀蔡襄建造泉州洛阳桥(万安桥),造福黎民,惠及千秋万代的丰功伟绩时,也应提及建万安桥中洪延所做的贡献。“至和三年(1065年),蔡襄知泉州造万安桥,召洪延前往助建督职,嘉佑二年(1057年)蔡襄以其父洪一波倡建太平等七桥有功归之,特奏洪延敕赐进士,何权谋仍司万安桥监工之职。并赠宣教郎官衔。”洪福坤介绍道姚巨货。
据《洪氏族谱》记载洪氏从宋至清有九位进士:洪延、洪处原、洪仲、洪范、洪居实、洪处实、洪淑敏、洪叔度、洪叶。洪氏后裔进士及第,被誉为“积善之报”快克杀手。不仅如此,如今豆腐树,长信增利走进兰友从善堂里,人们还可见到清同治拾壹年兰友村从善堂立块石牌记载“倡建从善堂檀樾主洪崇义,舍地壹所。倡建从善堂功德主洪普兴,起盖完功……”等字迹。

乐善好施企业家洪福坤
美好的品德千年歌颂,敦厚的家风促使洪姓后人从善如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异彩纷呈,身为一名企业家、县洁泉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洪福坤,与其他企业家及热心人士踊跃捐款,出谋划策,举办了一年又一年三妈宫元宵游灯活动。同时,还亲赴台湾参加与“松山慈佑宫”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捐资“枫亭兰友三妈宫”,为两岸的妈祖文化交流做贡献。洪智良告诉记者,在家乡教育文化事业方面,洪福坤还资助修建枫亭中心小学新教学楼、新校门及道路,捐赠枫亭中学教学器材;赞助举办“仙游县老年人门球邀请赛”等赛事,被枫亭镇政府、镇老龄委授予“敬老助老企业家”称号。另有族人洪福仁、洪成聪、洪新忠、洪智良等,同样也热心于枫亭的公益事业,为三妈宫元宵游灯捐款、捐资、出谋出力,赞助“枫亭兰友龙舟水架协会”,为枫亭中心小学基金会捐款等等。
“洪氏先祖在家庭逐渐富裕之后,便致力于培养子孙读书,教育后代为人处事,构建洪氏家族诗礼传家的文化传统。”洪福坤表示,洪氏家族祖训‘以德为怀,世代芳钦’,如今,洪氏将重修枫亭族谱,成立文化研究会,修缮祖墓,新建宗祠,更好地发扬“洪氏文化精神”,弘扬洪氏文化。
凡人优品· 退伍兵秘制盐焗鸡 ·
在枫亭镇学士社区学士老街上,有一家风味独特的盐焗乌鸡店,在当地小有名气,备受食客喜爱。店主人是退伍军人洪加敏,凭借着对厨艺的喜爱,他找到了一条舌尖上的创业之路。
洪加敏的店面不大,装潢也很简单,顾客却经常爆棚。记者采访间隙,他就卖出去了5只。
洪加敏是学士社区人,今年65岁了,1978年从部队退伍回乡。“我从小就喜爱厨艺,当时萌发了自己创业的主意。”如何做出有特色、吸引人的菜肴?他决定从传统的乡土菜入手,经过不断地研究、实验,他发明了这道秘制盐焗乌鸡,将其作为自己店里的招牌菜。
“要做出鲜美的味道,这就要下一番功夫了。首先是食材和配料很重要。”洪加敏告诉记者。他选择3斤多重的乌鸡,掏出内脏,拌以盐、生姜、味精,令其入味。随后,依次在鸡肚中放入咸橄榄、辣椒、木蝴蝶、枸杞等,用纸片包起、白盐裹紧。接下来,就是埋入堆满食盐的土灶中,中火慢焗。一个大锅,一次可以做十只鸡。

“这其中,掌握好火候也十分关键联众涂料论坛。”洪加敏说,如此一个小时,一只皮焦肉嫩的盐焗乌鸡就可以出锅了(如图)。洪加敏的盐焗乌鸡渐渐有了名气,顾客纷至沓来。“节假日高峰时候一天可卖出80多只,供不应求,全家人都忙不过来。”
· 婆媳多年温情相伴 ·

提起枫亭古街上的洪家四媳妇余秀萍,她因二十六年如一日照顾婆婆(如图),被这里的街坊四邻交口称赞。今年重阳节,余秀萍还获得了枫亭镇“敬老好儿女”称号。
记者来到余秀萍家时,她正在给婆婆朱良英按摩小腿,“这个儿媳待我特别好,照顾周到,耐心体贴,跟自己的女儿一样万岁约阿希姆。”说起四儿媳,今年85岁的朱良英满脸的皱纹都笑开了。老人毫不忌讳地告诉记者,自己的五个儿女家庭中,她最喜欢和四儿子洪福民、四媳妇余秀萍住在一起,而这一住西南大劫案,就是26年。
“试着读懂老人心,不能以为敬老就是花钱送东西,却忽略了他们的内心感受。他们缺乏的不是物质给养,而是亲情陪伴。”余秀萍说。平日为了给婆婆解闷,她每天陪老人说说话,讲讲外面的事情。天气晴朗的时候,她就推着老人出门晒太阳,看看光景。
点滴关怀也在日常生活中。朱良英患有高血糖二十多年,为了帮助婆婆降血糖、稳血糖,余秀萍在饮食上下功夫: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哪些食物含糖量高,哪些粗粮杂粮吃得好,她都仔细考究。在她的细心照料下,朱良英的血糖一直保持在健康范围。而老人的房间,也收拾得整洁干净,物品井井有条。婆婆爱干净,余秀萍给老人洗衣服比自己的衣服洗得都勤清梦奇缘,并经常给老人换上新被套、新床单。此外,她还坚持每天给婆婆推拿按摩小腿,缓解她抽筋带来的不适。
母亲孝敬老人,洪福民、余秀萍的三个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积极效仿。“孝敬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一辈一辈历来都是如此,算不了什么事儿。”余秀萍笑呵呵地说。
传家之宝
手抄家谱辗转70年
在鸡窝猪圈中幸存

尽管时间过去近70年,封面的纱布已经破损,内页纸张也已泛黄发脆,但族谱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在枫亭镇兰友社区,一本手抄近百页的族谱被当做是“传家之宝”,小心地保护着(如图)。
“字写得漂亮,行云流水的感觉,最重要的是它记录了我们洪氏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以及宗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等,极其珍贵。”村民洪文鸿感慨地说道。
今年68岁的洪文鸿从16岁开始就保管族谱,直到去年才移交给下辈年轻人,对族谱感情十分深厚。他告诉记者,1949年,自己的堂哥洪文森从祠堂的墙上抄写下来,并奔走于泉州、三明等地了解验证,用了两年多时间制成这本族谱。后来,祠堂破旧倒塌,这本手抄族谱便成了唯一记录洪氏宗族信息的资料。
1966年,族谱流传到洪文鸿的手中,而正值文革时期,要保家谱周全可不容易,“看成比自己的命还要重要,不管用什么方式一定要保管好这本族谱。”回忆起当年保管族谱,洪文鸿心有余悸。他说,那时候不敢把族谱放在家中,晴天时,就用草皮和塑料袋将族谱包好,藏在鸡窝之下或者猪圈之中。雨天时,再转移到屋里,藏在灶台下面。除此之外,还要经常翻晒族谱,防止发霉蛀虫。“任何风吹草动的声音都很紧张,有时候一天要转移十多次,换不同的地方藏庄户刁。”洪文鸿说。
后来,这本族谱又辗转多处,1990年由其他洪氏宗亲携带至三明,直至去年才重新回到枫亭。虽然后期也有再重新修订和编写新的族谱,但这本手抄族谱成了洪氏族人弥足珍贵的财富,被世代传承。
采访手记
保护文物重在
传承文化精髓
采访洪氏,记者感触良深。洪氏先祖洪忠在乡里倡建七座桥,百姓莫不感其惠举,其中枫慈溪“太平桥”屹立数百年,至今仍为两岸百姓往来提供方便。洪氏后裔在保护先祖遗留历史文物的同时,也传承了其文脉和精神。如洪福坤带领爱心人士踊跃捐款,出谋划策,举办一年又一年三妈宫元宵游灯活动……
文物是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就是传承历史文化与文明。文物作为文明沿袭载体,是值得我们致以敬意的,这种敬意就体现在保护上。同时也应该看到,文物的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底蕴白山馆,以及所隐藏的意志和精神。所以保护不是目的,利用好文物,让文物活起来,把其内在的精神传下去,才有意义。也就是说,让文物活起来重在传承其文化精髓。
让文物传承文化精髓,就要发挥文物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文物资源向公众开放的力度,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去”, 这样就能够开阔视野,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让文物蕴含的价值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期文图:今报记者薛燕辉
郑丽 唐伟

仙游《百姓故事会》往期回顾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