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陈思思的丈夫令人向往的草原-多情的山水

发布时间: 2016-01-21 浏览: 286
令人向往的草原-多情的山水

一、
2012年6月26日,我和好友一行自驾车驶向了川西北草原。
对草原的认识始于许多年前的内蒙包头之行,感觉是有原少草,草原基本沙化;几年前,康定之行,塔公一带的草原,虽然牧草长势良好,但没有那种辽阔的感觉。
这次的红原、若尔盖之行,我才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草原。
小车进入红原,地形地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已经不再是崇山峻岭,深山峡谷了。而是一望无际,碧草悠悠的草原,偶尔可以望见远处隐隐约约白雪皑皑的雪山。
草原上,成群的牦牛山羊和牧马,正在埋着头啃着青青的牧草。放牧人骑着彪悍的骏马,手里挥舞着马鞭,驱赶着成群结队的牛羊。
宽阔的草油路上,车辆稀少。偶尔可见穿着藏袍,蒙着面纱,只露出两只眼睛的藏族男人,骑着摩托,奔驰在笔直的草油路上。这里虽然不是高速公路,其实,比高速公路还好走。车速开到150、60码,坐在车上,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本来我们计划到红原玩耍的。在路上,好友接到一个电话,是阿坝州统计局办公室一位李姓女子打来的。说是他们要在若尔盖召开一个全州统计工作会议,受局办公室主任柯基的委托,要他们在若尔盖为德阳的朋友接风洗尘。我们不得不改变行程,加足马力赶往若尔盖去吃晚饭。

小车来到查针梁子,这里海拔4345米。停下车来,只见山梁上矗立着几块天然巨石,上面用藏汉英文镶刻着“长江黄河分水岭”。我们朝山梁上爬去,感到呼吸困难,双脚就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行走非常吃力。在巨石前,我们各自留了影。
爬上查针梁子,只见东南是长江水系的岷江流域,西北是黄河水系的白河流域。
站在这中华民族两大母亲河的分水岭上,辽阔的红原大草原尽收眼底,远处是弯弯曲曲的河流,连绵起伏的群山,一群群的牛羊在草原上埋着头悠闲地吃着牧草,那种感觉该是多么爽感啊!
过了吃晚饭时间,我们都还没有赶到若尔盖,小李不知道在电话里崔了多少次。天上下着蒙蒙细雨,我们紧赶慢赶,好不容易在晚上7点左右才来到了若尔盖县城。
在一家火锅店门前,阿坝州统计局何副局长,若尔盖县分管统计工作的任副县长,若尔盖县统计局杨局长和阿坝州统计局小李迎了出来,亲切地跟我们一一握手,互致问候。
何副局长和好友分别对参加晚宴的人作了一一介绍。
何副局长、任副县长和小李,他们都属于藏族同胞,而且还都是嘉绒藏族。
我在另一篇游记中曾经提到过嘉绒藏族,是多个民族融合的一个藏族分支。他们在历史上有着高贵的血统贴身强兵,男人帅气,女人漂亮,而且都非常豪爽。在他们的身上,我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任副县长,高大的个子,端庄的五官,大约在30多岁的样子,老家在阿坝州金川县。
何副局长,长得健壮彪悍,在他身上多少能找到很多藏族同胞的共同特征。
小李,身材颀长,秀丽的脸庞,活泼大方。看到她,我就自觉不自觉地把她和我认识的我市的一位团委干部联系在了一起。不管从形象、气质和说话的腔调素冠荷鼎,她们都是那么的相像。如果把她们两个人放在一起,人们还以为是双胞胎姊妹呢!
若尔盖统计局杨局长,羌族人,厚道,不善言谈。

餐桌上,一盘盘卤的凉拌的烧的牦牛肉羊肉,味道十分鲜美,吃不出半点骚味来。更让我们大饱口福的是餐桌中间的的黄河鱼火锅,细嫩爽口,那味道简直不摆了。黄河鱼跟雅安的雅鱼都属于冷水无鳞鱼,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如果不到这里,你是吃不上黄河鱼的。
好友隆重推出了我:市文联作家雪夫,擅长游记散文,经常在报刊网站发表作品,受到文学爱好者们的追捧……
任副县长说:欢迎雪夫老师经常到我们若尔盖来作客,我代表若尔盖人民欢迎你!希望雪夫老师好好地写写我们诺尔盖,在下次来若尔盖时能读到你的大作!
我说:谢谢!谢谢若尔盖的朋友!谢谢阿坝州的朋友!也欢迎你们到我们德阳去作客哈!
任副县长端起酒杯,来到我的面前,说:敬我们的大作家一杯,先干为敬哈!他一仰脖子,一杯酒就见了底。
我看到任副县长这么豪爽,我为难了,说:大作家不敢当,只是随便写写画画而已。我争取把我在若尔盖的所见所闻写出来,希望能得到在座的各位朋友的指正啊!
任副县长看到我为难的样子,说:酒嘛,你随意,能喝多少喝多少,不能勉强。你的大作嘛,我是希望能读到的啊!
人们都说藏族人能喝酒陈思思的丈夫,我还有点不太相信。这次我才真正见识了什么叫海量。不管男人女人,每人桌前一个大杯,何超雄一杯酒起码不下3两。敬酒时,他们总是一饮而尽,那个豪爽劲简直甭提了。

轮到藏族美女小唐敬酒了。我想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能喝多少酒?
小唐首先来到我的身边,一脸的灿烂,说:敬我们的帅哥作家一杯!
我急忙站起身来,还没有等我开口,小唐满满一杯酒就落了肚。
小唐说:帅哥随意,帅哥随意!
看着秀色美酒,我更为难了,是干,还是不干。说干嘛,人家前面几位领导敬酒我都没有干;如果说不干嘛,人家是一位女子敬酒,这是对人家藏族女同胞的起码尊重啊!
朋友们起哄了!干!干!!干啊陈虹池!!!其他的可以不干,女同胞敬的酒一定得干啊!
我心一横,眼一闭,说:我只好舍命陪美女了!一杯酒立马见底。酒桌上顿时一片欢呼声。
酒过三旬,每个人脸上都有了一丝丝春意,话也多了起来。

任副县长说:德阳的朋友明天可以去郎木寺、花湖和降扎温泉去游玩。特别是降扎温泉,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温泉。那是一个男女同浴的温泉,而且还是裸浴。在那里沐浴,不但可以洗掉一路的风尘,还能够洗去一生的罪孽。这是我们藏族同胞,包括来若尔盖观光旅游的人,最喜欢去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看到人们的原生状态。
一听到说是裸浴,朋友们都感到新奇。
任副县长补充说:那里虽然是裸浴,但男女同胞们都没有任何非分之想,都能受到一次崇高的洗礼啊!
可惜,非常遗憾。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此行没有去降扎温泉,没有享受到不可多得的人体盛宴。
吃过晚饭,阿坝州的朋友们把我们送到了宾馆休息。
不一会,他们又来到宾馆,邀请我们去K歌。我们一再推辞,说,已经喝高了,也疲劳了,还是早点休息吧!
他们硬是不答应,说,已经安排好了,好多人还等在那里呢!
恭敬不如从命,我们只好随着他们来到歌厅。
歌厅装修豪华,跟内地歌厅没有什么区别。

这些藏族和羌族同胞,人人都是K歌高手。他们一起献上了祝酒歌,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表达了他们对远方朋友的敬意。
任副县长、何副局长和杨局长的歌喉,简直可以和容中尔甲媲美;小唐的歌,听起来简直令人陶醉。我们一行也给他们一一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表达我们对他们敬佩之情。
二、
第二天一早,我们沿着213国道向郎木寺和花湖进发。
郎木寺位于四川青海交界处,是第53任甘丹赛赤坚赞桑盖大师1748年建造的,据说他的名气在藏区活佛中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郎木寺其实不止一座寺院,而是有三座寺院。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格尔底寺的入口处关彦淳,还有一座清真寺颍州的孩子。蓝天白云下高高耸立的叫醒楼与浑圆的佛塔并立,显得十分壮观。与格尔底寺遥相对应的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赛赤寺。他们的全名分别是安多达仓纳摩寺,即格尔底寺、郎木寺清真寺和安多达仓赛赤寺。

郎木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的寺庙之一。郎木寺处地空灵,山水相依,景色十分秀美。寺前山色,形似僧帽,寺东红色砂砾岩壁高峙,寺西石峰高峻挺拔,嶙峋嵯峨。金碧辉煌的寺院建筑群和错落有致的塔板民居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古柏苍松之间,还有白龙江的源头泛着波光在月夜中轻歌……
郎木寺原名“达仓郎木”,藏语意为虎穴仙女。因该地有一石洞,洞中站立一尊婀娜如人形的钟乳石,其名由此而得。相传是莲花生大师来此降妖驯服猛虎,并教化佛法,使猛虎成为善良的仙女化身。而今虎穴依旧,“郎木”身上搭满各色哈达,恰如仙女身着衣裙翩翩起舞。在郎木寺西侧一高耸石壁上,有一巨型手印,传说,从前石壁有一洞口,与大海相通,海水喷涌不止,村寨成为汪洋。一日来一高僧,见此情景上前猛击一掌,洞口便被封住,从此滴水不漏。如今,那一米见方的掌印历经悠悠岁月依然清晰可见。有山水洞壁为证,这一方风水宝地,更显神秘空灵老婆耍家。
这里自然风景独具特色,素有“东方小瑞士”之称。

听阿坝州的朋友说,这里还保留着一位活佛的真身。大雄宝殿旁是最负盛名的肉身舍利塔,这里供奉着甘丹赛赤坚赞桑盖活佛的法体,这是全藏区历史最长、保存最完好的肉身法体,尽管时光已过去了200多年,但肌肤仍有弹性,面容仍然如昔,在每天的诵经声中佑护着信徒的平安吉祥。
非常遗憾,由于寺庙维修,我们没有亲眼见到活佛的真身。
在郎木寺镇吃过午饭,我们一行又驱车赶往花湖。

花湖位于四川若尔盖县城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213国道旁,是热尔大坝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热尔大坝是我国仅次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第二大草原,海拔3468米。由此可见,花湖可算是出身名门望族,虽然养在深闺,但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背景。
我们把小车停在车场,乘坐花湖的观光车到了湖畔。花湖是镶嵌在若尔盖大草原上的一颗蓝宝石,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浮光跃金,一碧万顷。湖岸边芦苇丰茂,黄鸭、溪鸥、黑颈鹤常栖于湖畔,嬉水自乐;旱獭、灰兔穿梭出没;天鹅、白鹤、黑颈鹤成群结队,或舞姿翩翩,或翱翔于蓝天;欢快的百灵鸟在空中翻飞。身临其境,犹如进入梦幻的动物王国。壮观的草原蜃景更是妙不可言。

我们沿着木板搭成的观景小道,只见湖畔牧草碧绿,五彩缤纷,好像云霞委地。而湖中则开满了水妖一样的绚丽花朵,这种植物看起来平淡无奇,在雨水充沛的六月把纯蓝的湖水染成淡淡的藕色,时深时浅,像少女思春时低头的一抹酡红。
三、
在离开若尔盖之前,我们特意去参观了“巴西会议”旧址。沿着213国道,来到班佑河畔,只见在这里矗立着一座宏伟的纪念碑。纪念碑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过草地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立的。纪念碑右侧镶刻着“胜利曙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题写,寓意着红军烈士带走的是伤病和饥饿,留下的却是曙光和胜利。

纪念碑左侧镶刻着碑文。碑文是根据王平的回忆撰写:“红三军在草地里走了整整七天,终于进到班佑。我们红十一团过了班佑河,已经走出七十多里,彭德怀军长对我说,班佑河那边还有几百人没有过来,命令我带一个营返回去接他们过河。刚过草地再返回几十里,接应那么多掉队的人,谈何容易。我带着一个营往回走,大家疲惫得抬不动腿。走到河滩上,我用望远镜向河对岸观察,那边河滩上坐着至少有七八百人。我先带通讯员和侦察员涉水过去看看情况。一看,唉呀!他们都静静地背靠背坐着,一动不动,我逐个察看,全都没气了。我默默地看着这悲壮的场面,泪水夺眶而出。多好的同志啊,他们一步一摇地走出了草地,却没能坚持走过班佑河,他们带走的是伤病和饥饿,留下的却是曙光和胜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一个一个把他们放倒,一方面是想让他们走得舒服些,一方面再仔细地检查一遍,不能落下一个还没有咽气的同志。最后发现有一个小战士还有点气,我让侦察员把他背上,但过了河他也断气了。我们满含泪水,脱下军帽,向烈士们默哀、鞠躬告别,然后急忙返回追赶大部队。”碑文虽然质朴,却十分悲壮!

从班佑的一条乡村公路来到了巴西乡,通过向当地老乡打听,七弯八拐,我们才来到巴西会议旧址。
巴西会议旧址原名班佑寺,该寺坐南向北,紧邻巴西河。四周群山环抱,森林茂密。

会址现存大雄宝殿墙垣,整个平面呈“凸”字形。殿墙用黄土筑夯而成,底宽上窄。来这里的凭吊的游客很少,除了立了一块若尔盖县人民政府2006年立的“巴西会议旧址”和一块四川省人民政府1978年立的“巴西会议会址”石碑外,其余什么也没有。如果九泉之下的红军将士在天之灵有知,不知道他们会作何感想?!
班佑寺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原貌为四合院布局,山门为重檐歇山式顶结构,正殿大雄宝殿为藏式平顶式建筑,皆木质梁柱,夯土墙。

193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针对张国焘的右倾机会主义在班佑寺大雄宝殿内召开了著名的“巴西会议”。会议批判了张国焘的错误,决定中央红军继续北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政治局会议结束后,当晚在寺院大雄宝殿前的院坝内召开了中央直属纵队和干部团的部分指战员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党中央决定坚持北上的路线是正确的,南下是没有出路的,巴西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正如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所指出:“由于巴西会议和延安会议反对了张国焘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得全部红军会合一起美丽佩配,全党更加团结起来。进行英勇的抗日斗争”。
四、
离开巴西会议旧址,我们驱车来到著名的黄河第一湾。
九曲黄河第一湾位于若尔盖县唐克镇,是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从若尔盖驱车大约61公里,经过唐克镇,唐克镇以北9公里就到了黄河九曲第一湾。登上一座小山包,黄河九曲第一湾的美丽景象跃入眼底。

俗语说:“天下黄河九曲十八湾”,这“九曲”就是唐时对贵德以上黄河段的称呼 。黄河首曲所在地玛曲县还是整个黄河流域唯一一个以“黄河”命名的县城(注:玛曲,藏语即黄河)。
九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滔滔黄水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奔腾不息的河水负载着这个古老民族对未来的无限希冀与憧憬。千年万载,万载千年,滔天巨浪流不尽黄河儿女炽热的爱情,滚滚黄沙飘荡着唱不完的黄土高坡,九曲河滩也盛不下中华民族灿烂的生命光华封仙炼神!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四川省境内,在若尔盖县唐克镇索克藏寺院旁形成的著名景点黄河第一湾。在人们的印象中,黄河水是黄色的。但在这里看到的黄河水,清澈见底。比起如今的长江水,不知道要清亮多少倍啊!

黄河于此段流程中,为四川与甘肃之界河,河西为甘肃,河东为四川。黄河之水尤如仙女的飘带自天边缓缓飘来,在四川边上轻轻抚摸了一下又转身飘回青海,故此地称九曲黄河第一湾。
这里地处于国家高寒湿地保护区内,是全国三大名马河曲马的故乡。俗话说:不到黄河心不甘,凡来此处观光的中外游客,都以饱览黄河九曲第一湾胜景为最大心愿。
黄河九曲第一湾有它独到的美,最美的景色是在日落时分,当夕阳一点点变红朝山边落下去时,整个河谷笼罩在了一片金黄之中,S型的黄河在夕阳下泛着红色的磷光。黄河岸边碧草青青,野花遍地,躺在草丛中、卧在花簇里,给人回归大自然的感觉,让你身心得到前所未有的解脱。

这里的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人烟稀少。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多次通过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革命遗址,使草地声名远扬海内外。
在唐克镇,我和旅伴们美美地吃了一次黄河鱼。餐馆是一位藏族女同胞开的,地道的川味。鱼是红烧的,麻辣香鲜,回味悠长。
五、
我们自驾游的下一个目标,是阿坝州首府马尔康。本来不在我们的行程之中,但她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马尔康黑水这样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但从来没有去过。我的一位驴友多年前曾经在这里生活过,也有故地重游的想法。这样我们就一拍即合。

马尔康,藏语意为“酥油灯点亮的地方”,引申为“兴旺发达之地”,因这里有“马尔康寺”而得名。
到了马尔康,天已经黑了很久了。写下旅馆,简单吃了晚饭,洗漱完就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沿着一条小河,参观了马尔康的市容。
其实,马尔康城区面积不大,一条河流穿城而过。河的两岸是深山。主要建筑沿河依山而建。她的建筑风格跟甘孜州府康定差不多,而且没有康定那样的规模。高大建筑倒是有那么几座,但街道显得非常狭窄。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这里可谓寸土寸金啊!
我最想去的地方还是距离马尔康8公里的卓克基藏寨,这里曾经是毛主席领导的中央红军住过和召开卓克基会议的地方。

卓克基土司始封于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第一任土司为斯达崩。清乾隆十五年(1750),因随征大金川有功,擢升长官司职,共延续665年,繁衍17代。卓克基官寨既是土司办公的衙门,也是土司及其家眷生活的地方。现存土司官寨始建于1918年,1936年毁于大火,1938年由第16代土司索观瀛在原址上进行重建。
1935 年7 月1 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中央机关进驻马尔康卓克基官寨,在此停留了一周。红军驻留卓克基期间,在官寨附近的墙壁、岩石、树木上凿刻和书写了大量革命标语。如今的卓克基会议旧址,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见证脑门封闭症,留下了历史的印迹。

索观瀛熟读四书五经,能讲流利汉语,精明好学。在索观瀛的官寨有一间叫“蜀锦楼”的房间,收藏有大量的藏文和汉文典籍。
当年,毛泽东等入住官寨后,发现“蜀锦楼”里居然有如此丰富的藏书,大开眼界。一本线装《三国演义》还放置在大理石书桌上。嗜书如命的毛泽东甚感惊讶,对卓克基土司也有了新的认识。毛泽东不但在官寨内饶有兴趣的重读此书,离开官寨后还将此书带在身边借读。在官寨居住的7天时间里,毛泽东等人谈古论今,指点江山,并对官寨进行详细的考察研究。毛泽东曾感叹:“古有郿坞,今有官寨。土司的这个城堡应该是我们在长征途中见到的最有特色的建筑了。”
这里也是矛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故事背景地,也是著名电视连续剧《长征》的开机地和外景主要拍摄地。1988年被列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官寨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有大小房间及展示厅63间。官寨坐北朝南,由四组碉楼组合为封闭式四合院。建筑规模庞大,高大雄伟,构造精巧,囊括了嘉绒藏族石碉古建筑风格于一体,融世俗与宗教建筑理念为一身,独具魅力的城堡式建筑。官寨分东、西、南、北四幢楼,楼层都采用汉式回廊,回廊外用汉式花窗与嘉绒式窗花做装饰。整栋建筑为穿斗式结构,未用一钉一铆,表现出高超的建筑艺术。官寨中,嘉绒文化展示区主要集中在一楼及四楼的部分楼房,分为厨房、经幡房、社稷房、银厅房、酿酒房、衣饰房等12个展厅。二楼主要是红色文化展示厅,共11个展室。三楼主要展示土司文化。五楼及四楼的部分房间为宗教文化展示厅,主要有文经堂、红教殿、黄教殿、长寿殿、狮面空行殿、禁食斋、僧人住房等8个展室。卓克基土司官寨是阿坝州藏羌文化走廊上的经典旅游景区。

与卓克基土司官寨仅隔了一条名叫纳足沟的溪流的西索民居,在土司历史时期被称为卓克基赶枪巴(即卓克基街之意),当时居住此地的人多为卓克基土司的科巴(差人)和商人、民间手工艺者。解放后将此地划为西索村一组亮风台,时下民居中的村民多为原土司差人、商人、民间和工艺者的后代。据了解,居民中连续居于此寨最长者已繁衍数十代人。
西索民居独具嘉绒藏族特色,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房屋四周的墙体均用片石砌成,用黄泥粘合。墙体厚达1米,采用内直外收的砌法,石墙如刀切豆腐般整齐,棱角锐利,上窄下宽,整个墙体处于抗压状态,成为建筑的承重主体。加之内部木结构横梁的互相支撑拉合,整个建筑下大上小、重心向内、稳定性强。到最高处,碉楼四角顺势形成角锋,造成一种气势,最高处的石墙边缘加厚,避免墙表的平面化,增强立体感。房顶一分为二,前半部分为平顶,三面砌成矮墙;后半部分形成斜山式,覆盖石板或瓦。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远目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整个民居从远处鸟瞰,便会惊奇地发现西索藏寨酷似藏族八宝图案中的“花依”图案(状如“中华结”,代表释伽牟尼的心),这些线条分明,棱角突出的石头建筑,与周围险峻的山峰,陡峭的崖石等自然环境浑然天成,鲜艳的图腾房、红色的瓦片、飘动的经幡、给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藏寨全是三层石楼,底层饲养牲畜,第二层是厨房和住宿,三层是经堂和客房。民居建筑形如碉状,也称碉楼每层楼的窗户都外小内大,窗框很讲究,用了雕刻、绘画、上彩等技巧,民族特色很浓。这种碉楼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建筑艺术独特,审美价值高,就像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
离开卓克基官寨,看到保留完好的红色足迹,我多少感到一点点欣慰。


作者简介
涂雪夫者,涂国模也。四川省中江县人三眼神童。供职于德阳市文联,川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四川省作协会员,德阳市作协理事。作品自上世纪90年代散见于《高中生》、《南方航空》、《作家村》、《公仆与信访》、《大理文化》、《德阳文艺家》、《九寨沟》、《人民文学》副刊、《华西都市报》、《西部开放报》《东方作家报》、《德阳日报》、《德阳广播电视报》、等报刊杂志。
2001年开始在《榕树下》、《红袖添香》、《起点中文网》、《汉语文学网》、《晋江文学网》、《中国作家网》等网站发表网络作品,其亲情、游记散文深受网友的推崇和厚爱。
2011年,《涂雪夫游记散文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6年,小说集《梦回京城》、《爱在深秋》,散文集《情系山水间》、《难忘的亲情》与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签约,制作成电子书,如今已经在京东、亚马逊等多家网站销售。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