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陶晋初以皮作纸 守艺·人物-马涵:以刀为笔-守艺中华

发布时间: 2017-07-01 浏览: 264
以皮作纸 守艺·人物|马涵:以刀为笔-守艺中华

年纪虽轻,从小痴迷于皮具与刀具的马涵对“匠人精神”已有了一套自己的理论:懂生活的人才会做活儿,才能有“匠心”荣毅仁家族。
文|杨红军
图|杨红军
年纪虽轻,从小痴迷于皮具与刀具的马涵对“匠人精神”已有了一套自己的理论,“懂生活的人才会做活儿,才能有‘匠心’。美有美的原则,实用有实用的规矩。匠人要干的事无非是把这两样东西结合起来。至于我自己,那就更是坚持从实用出发,追求做出来的东西作实陶晋初,恨不得能用一辈子。在这个基础上再奔着美观去设计,精雕细琢。”

根据马涵之前提供的地址,笔者和同事一起打车赶过去做采访。一听说要去的地方,名副其实的北京老司机也着实有点蒙圈儿,魏哲鸣不知道“苏萝卜胡同”到底藏在北京的哪个角落里。一路跟着导航走,我们才算找到了胡同口。扎进胡同后,挨家挨户看门牌号,心里还一直嘀咕着千万不要碰上“西城群众”才好。
七拐八拐,马涵的工作室才算现出了庐山真面目。说是工作室,其实不过是马涵的一个临时小据点,原来的工作室马上要拆迁,他才暂时租借了朋友的一间小屋临时安置下来,以后再慢慢找合适的地方。推开工作室的门,马涵正坐在工作台前,手里拿着刚从胡同口买来的烧饼,刚刚泡好的茶不断冒着热气。相较于马涵魁梧的体型,工作室里那一排排奇形怪状的工具倒是与这方小天地更搭一些。一块块裁下来的皮料散落在工作台上,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蝴蝶化身而去谭盐盐,留下了寂寞的蛹壳一般。
马涵是个地道的北京汉子,声音憨憨的,一笑起来就更让人感觉亲切了,虽说是第一次见面,我们彼此间也没有太多生疏的距离。三言两语寒暄后,马涵便介绍起了自己的“从业经历”云狐不喜。

从刀到鞘 一发而不可收
就像那个年代所有调皮捣蛋的男孩子一样,马涵小时候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脑子里总琢磨着要自己动手做出点什么才好妊神星。看到家里附近的旧工厂有什么废铜烂铁,马涵便跟小伙伴们一起捡回来,敲敲打打做出一两件像样的“武器”才算完事。
“那时候最普通的就是拿一枚大洋钉,然后把它放在火车铁轨上,等着火车一开过去,钉子也就变成了一个薄薄的小铁片,稍稍打磨一下就成一把小刀了天马栈桥。”马涵憨笑着说,喜欢刀具也许就是从十来岁开始的。刀具做了一把又一把,可是刀鞘从哪儿弄却成了一件头疼的事,买刀鞘不仅贵,而且尺寸和款式也不合适艾红梅。思来想去,最后马涵开始自己做起了刀鞘来。
白手起家,自然是难之又难。做刀鞘的皮料最初还是从走街串巷裁猪皮做皮带的小商贩那里买来的,“那时候也没什么工具,裁剪皮料就用家里的剪刀。遇上要打孔的时候,就先用铅笔在皮料上标记出来,然后再用钉子往标记的地方钉,钉子打透了再拔出来。后来觉得这样做太费力而且还不好看,就买来了一个小电钻,换上不同尺寸的钻头就能打出不同大小的孔了。”
刀鞘的问题解决了,马涵又有点闲不住了郑南峰,开始做起来各种各样的小物件,什么小卡包呀,钥匙扣呀,他能做的东西越来越多,“野心”也就越来越大。
到如今,36岁的马涵已经算得上是一把做皮具的好手了,小到钥匙扣,大到背包、护具,他做出来的活儿越来越来精细。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传十,十传百,来找马涵订做皮具的人也就络绎不绝了,想来跟着他学艺的人也是一拨接着一拨。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说自己是做皮具的”
从做刀,到做皮具,再加上一件件称心顺手的工具,马涵从来没正式拜过师学过艺,一直都是自己“瞎琢磨”。虽说不拜师,可学费可没少教。“从十几岁开始做东西一直到现在,一直在交学费,交的学费就是一件件失败的作品。你们别看现在我这边摆着这么多成功的作品,其实做失败了的比这要多得多。一件成功作品的背后肯定有十来件失败的作品做铺垫。”
做皮具的也有自己的小圈子,圈子里的好友也会经常切磋一下技艺。要是谁遇到好东西了,就拿来大家一起研究研究。如果看到身边的人做出了一件不错的东西,那自己心里肯定不服气,暗下里一定想着要超过他,“就像是赛跑,不管跑在你前面的人是谁,你总是想要超过他的吧!”
有时在街上看到路人背着一款做工考究的背包,马涵也会经常走上前去,问问人家可不可以拿来仔细看看,“当然也会有碰钉子的时候,人家跟你素不相识,凭什么要把包拿给你看呀?遇到这种情况原来我没懂,自己心里也很理解。”
提到自己的学艺过程,有一件事让马涵念念不忘,他说那是自己第一次主动说自己是做皮具的,也是最后一次。
那天,马涵在街上看到一家店面的橱窗里摆放着一副日本盔甲,甲片都是用手编棉绳串起来的,头盔里面还藏着一个皮质的面具。他一下子就被这个皮质面具的做工吸引住了,“因为一般这样的面具都是金属打制的。其实当时我心里也知道那个面具是在模具上一点点擀出来的,可我就开始想如果要是全部用模具的话,要怎么做才能做出来呀?人的面部结构复杂,如果用统一的模具的话,做出来的东西肯定不好看,人戴着也不舒服神偷囧妃。”
站在橱窗前想了大概有半个来小时,店主看到马涵后,走出来,说:“这套盔甲全北京就我这里有,做工都是来自日本的。”
马涵说:“我也是做皮具的,觉得皮面具做得很不错。”
“噢噢,这样呀。那你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出来?如果做出来了,可以拿来给我看看。”店主就这样么将了马涵一军。
不能说出来怎么用模具做出这样的面具,马涵觉得很丢人,回到家后一直耿耿于怀,也就没了做其他活儿的心思。就这么日思夜想了大概半个月后,马涵终于推开了那家店铺的门,他找到店主,说:“我想出来怎么做了,其实也不是很复杂的工艺。我可以先做一个普通的阳模具出来,然后再用炒了的沙子做阴模具,这样不仅能解决人脸结果复杂不易定型的问题,而且还可以用炒过了的沙子来吸收皮革里的水分,定型效果会更好。”
店主听完后,整个人都傻了,小声对马涵说:“兄弟,你要是做出来成品后,千万不要卖价便宜了散瘀草。”
也是不打不相识吧,自那之后,店主跟马涵有了业务上的往来,经常请他做一些比较棘手的活儿。

做活儿像旅行 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
“我不喜欢批量做同一款东西,一样东西做出来,觉得没有改进空间了就不做了,开始给自己找新的课题。那就好比喜欢旅行的人,他肯定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呆太久的时间。”马涵说。
做东西当然要卖,但首先还是要自己喜欢。有点小“任性”的马涵说他做东西首先要看自己自己是否感兴趣,“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实在推脱不掉就只能应付着做出来。要是遇到自己喜欢的,那可就像是着了魔,一定得做到让自己和主顾满意才罢手。”
有一次,一个主顾要为一把刀订制刀鞘。第一眼看到那把刀,马涵就觉得喜欢得不行。为了做好刀鞘,他前前后后琢磨了两个来星期,这之间还不断地与主顾交流意见,希望最后做出来的东西让彼此都满意。
在做东西的过程中,马涵还会把过程拍成图片发给主顾,一方面方便主顾提出修改意见,另一方面也是保证说自己做出来的东西绝对是纯手工的。
马涵做东西一般都没有图纸可以参照,他说:“原来做东西时还会画画图纸,后来就干脆不画了,所有的想法全在自己的脑子里,画出来反而会限制了一些新想法。”自己做东西如此小黄狗的窝,教学生也是这样,“我不像其他老师那样会准备一套又一套的图纸给学生,然后按部就班地来教学。我就直接问学生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再根据大家的兴趣爱好来分别教欢迎来北方。遇到自己也没做过的漫长的婚约,那我们就一起来尝试。”
在马涵看来,于己,于人,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

马涵说,做活儿的人一定要知道手里做出来的活儿是干什么用的,要给谁用,这样才算是手工工艺蒋笃慧,“有一次,我听说有些人把自己设计好的图纸拿给工厂车间里的工人去制作,全都是机械化流水线作业,可是做到最后,参与制作的工人们连做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马涵觉得这件事挺离谱的。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