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麻将翻牌以火为“墨”,传承烫画文化,戳进来看烙画长卷《莆田二十四景图》!-海峡都市报新莆田

发布时间: 2015-11-25 浏览: 354
以火为“墨”,传承烫画文化定王妃,戳进来看烙画长卷《莆田二十四景图》!-海峡都市报新莆田


N海都记者唐明亮/文 马俊杰/图实习生 周海珠 赖家强
烫画又称烙画,源于西汉,兴盛于东汉宫廷,历经千年,流传至今。它以火为“墨”,以烙铁代笔,不同于其他画种,用温度的变化呈现色彩明暗,虽看起来只有黑色、褐色、焦黄等颜色,但丝毫不影响意境的表达,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品。海都记者了解到,在莆田仍有一位艺术大师在一直坚守着烫画的创作,他就是郑光灿。昨日,记者采访了郑光灿,了解这位烫画大师的创作故事。
深受父亲影响 爱上烫画技艺
昨日上午,海都记者驱车一个多小时麻将翻牌,来到位于秀屿区埭头镇湖东村顶湖的郑光灿老家正安医馆。初入郑光灿的画室,只见画室内排放着各种烫画作品,有人物的、有山水的、有花鸟的,令人目不暇接。画室内除了作品外,还摆放着一块画板、两张画桌,桌上放着各种功率的电烙铁,看起来非常的简约。郑光灿向记者介绍,他今年63 岁,从事烫画工艺已有40 多年。

“ 爱上烫画这门技艺,是受父亲的影响。”郑光灿告诉记者,他出身工艺世家,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爷爷和父亲便是村里出名的民间画艺人,他们不仅常常帮村里的宫庙画壁画,还会帮人创作各种烫画作品。有一次,他父亲在画室里帮人创作烫画时被他看到,令他惊奇的是,纸在烧红的烙铁前竟没有被点燃,而是在他父亲一笔一画的勾勒下,形成了一幅美妙的作品。出于对烫画的好奇,他深深地被烫画技艺所吸引,但由于当时年纪过小,父亲不让他接触烫画马兰谣歌词,为此他便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画画基本功,为他现在烫画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63岁的郑光灿师从其父,研习烙画40多年
不畏挫折烫出原“莆田二十四景”
郑光灿向记者介绍,烫画在选材上主要以木板、葫芦、宣纸等材质烙绘,其中最难的当数宣纸烙绘。他初学烫画时李允美,都是以木板烙画,由于刚开始学没有基础,经常会将画板烧焦烤煳,练习了一两年,才掌握了基本的手法爬虫大战。后来他又以厚纸板过渡了半年,才能够在宣纸上自如地进行创作。

▲烙铁温度高低和滞留时长左右了画作上颜色的深浅

▲画面线条粗细、颜色深浅全靠双手把握烙铁来完成
“烫画它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活,更是一门用心活,所以在烫画创作时,每一笔每一画都需一笔定型彩石溪,不然整幅作品便会毁掉。”郑光灿告诉记者,2010 年时,他和他儿子郑金地两人计划用烫画的形式将原“ 莆田二十四景”画出来,为此他们便常常前往原莆田二十四景采风,只是原来的二十四景中有个别景点已不复存在,他们只能据县志记载,凭想象素描出来。
▼烙画长卷《莆田二十四景图》(把手机横过来看效果更佳哦)

但在烫画的过程中,他们曾因一个失误,而将辛苦了大半个月的作品给毁掉了。为此,他们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莆田二十四景》的创作中,最终历时半年完成了该幅作品。钱琳琳

记者看到,《莆田二十四景》的作品中,有群山、有溪流、有云雾、有楼阁,囊括了莆田的原二十四景,各个景区环环相扣,连成一片,令人叹为观止。“整幅作品长达4.8 米,在2010 年省运会时估价16.8万,但自己实在舍不得卖我的未来式。”郑光灿说道。

▲《莆田二十四景图》局部:绶溪钓艇

▲《莆田二十四景图》局部:梅寺鸣钟
坚持传承将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后,郑光灿现场向记者展示了烫画技艺,只见他手握事先预热的电烙铁,在木板上迅速勾勒蛮王柯南,起伏间流出飘逸线条,停笔时焦味消散,画幅已初具轮廓天生神匠,浅浅几笔,一只栩栩如生的雄鹰便跃然画板之上。“其实现在烫画的工具比起以前先进多了,但学的人却少了很多,在全国仅300 多人,莆田更少仅4人。”郑光灿告诉记者,早在他爷爷那时候,烫画工具并没有电烙铁,很多烫画工具都需要技艺人自己去特制,但是当时学烫画的人还比较多,只是近几年来,烫画在国内市场持续低迷,学习烫画和从事烫画的人便少之又少。”

▲郑光灿创作的部分作品
谈及传承方面,郑光灿向记者透露,此前他也收过多个徒弟,但都没有坚持下来相继转行了,目前仅他儿子郑金地还跟在他身边学习,为了更好地把烫画技艺传承下来,他计划明年开始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也希望政府可以加大对烫画技艺的扶持,将烫画技艺打造成继油画之后,莆田又一个特色产业女教师性史。



海峡都市报莆田新媒体团队出品
编辑:张敏

莆田热辣资讯
尽在海都新莆田
莆田吃喝玩乐
尽在乐享莆田
商务合作:李先生 15860037326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