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龙字开头成语令国人惊叹的日本小学生活教育-新宿国际中心

发布时间: 2018-05-09 浏览: 284
令国人惊叹的日本小学生活教育-新宿国际中心
日本中学家庭科教科书
王丽:这个话题的缘起是我个人,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里面看到媒体上各大旅游景点堆积如山的、让人触目惊心的遍地垃圾。作为一个做教育的人,看到这样一种景象,你不能不去思考,这到底跟教育有什么关系?尤其是跟基础教育有什么关系?换句话也就是说国民教育的基本目标究竟是什么?另外,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人生的起跑线究竟在哪里。“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我觉得是当今中国家长们最为焦虑的一件事情。但是在这个方面,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教育跟我们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所以,我们今天请了两位嘉宾。一位是中华女子学院的孙晓梅老师。孙晓梅老师也是人大代表,最近几年她因为个人的一些工作经历的原因,对日本的社会家庭教育有很深的研究和了解。同时,她在不同的场合也呼吁建立我们国家的小学的家庭学科。在2012年的第9期《人民教育》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目叫《日本家庭学科课程的启示》。当时看到这篇文章以后我就深有同感,我觉得这是目前我所看到的有关这方面的一篇最有分量的文章。所以,我就马上给一些做教育的朋友推荐了。后来,我就通过杂志社的编辑请到了孙晓梅老师。
另外一位今天请到的嘉宾是北大的赵延风老师。赵延风老师她作为一个家长,也有在日本生活的经历,她的女儿曾经在日本的幼儿园就读过一段时间。她在新浪博客上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日本幼儿园让中国妈妈目瞪口呆的12件事》。那篇博客影响非常之大,点击量在短时间内达到50万。今天她们两位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家庭教育或者说生活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跟大家一块分享与探讨。
我们先请孙晓梅老师。大家欢迎!

日本中学家庭科教科书
孙晓梅:我们"丢"掉的家庭教育国外"捡"得很好
孙晓梅:谢谢大家西游艳记,很高兴第一次来到南锣鼓巷,第一次来到我们的沙龙,今天天气不好,还以为来的人比较少,没想到来了那么多人,所以感谢大家。王老师说的这个,因为中华女子学院和在日本九州女子大学是姐妹学校,我们学校每年有20个学生过去,我带着她们做比较研究。
中国大学生只能接受高中水平的家庭学科课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把一个课程引到了我们的学校,叫生活科学课程。引到学校以后,我忽然发现我不能用大学的生活科学课来给我们的应届毕业生上。我们的女性学专业的大学生们都是全国高考成绩很好的学生。女性学专业就招30个学生,都是学习能力很强的,但是她们来了以后,我给她们讲生活科学课,她们却基本接受不了。所以,我就打算开始从初中,国外的初中和高中的生活科学的课讲起。但是国外初中和高中他们不叫生活科学课,叫家庭学科。
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国家虽然很多方面得到了发展,比如我们有了高铁,也有了空间站,但是我们在生活的领域跟国外,我指的主要是跟西方发达国家,还有第三世界许多国家差距很大。回顾历史来研究的话,我就发现我们国家解放以后,把家政课取消了。北京原来辅仁大学里有家政课,当时说这些课跟资本主义小资情调有关,以政治为原因取消了这个课程。紧接着我们的历史是抓革命、促生产,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还没有关注家庭生活的发展。没关注的重要原因是我们以发展经济为主要,所以国家上上下下都在发展经济,而没有注意到我们具体的家庭生活。
因此,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在“两会”上我就提出要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家庭学科。建立自己中国的家庭学科,从小学开始,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小学到初中阶段由国家来管,高中则可以自选课程。
为了研究家庭学科,今年10月份我去了英国。在英国,他们的家庭学科在小学、中学、高中都有,叫休闲学科。由于有了这些课程,他们的知识面很宽。我在跟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这种课程对孩子有几个特别好的方面的启发。一个是创新思维。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从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交流能力。我觉得交流能力比孩子学好数理化要更重要。我重点研究了欧美各个国家,包括我们周边的韩国和台湾的他们的家庭学科。反过来,再看我们中国,在这个领域里是基本上是一个空白。
在国外的幼儿园里也有这方面的教育,但是不叫家庭学科,而是融入到游戏里面,融在唱歌、跳舞、电视台的节目里头,我的文章里也讲到了。比如日本的NHK,我在日本十几年,差不多每天都要看NHK的儿童节目。NHK的有一个儿童节目,几分钟的时间,就是选一个3岁到4岁的孩子,在家里头穿衣服,或者叠衣服。就这个内容,一直坚持到现在日菁字幕组,你们看着挺枯燥的,但是影响了很多人。
我感觉我们中国必须要建立家庭学科,所以在“两会”上提出了这个建议。但是道路是很艰难的,一些高层觉得没有必要,觉得相关内容在一些课程里已经涉及到了,而且现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太多了,觉得你再闹一个家庭学科出来的话,那孩子哪受得了。

日本中学家庭科教科书
英国人注重家庭生活日落后就要回家
这次我到英国去,就跟英国的老师探讨,为什么我们国家建立家庭学科这么难,而你们就比较容易。他说背景不一样,这也确实。比如英国女王特别重视家庭生活,因而英国大多数人都重视家庭生活,到晚上6点以后全回家,回到家庭里面去。而我们到了6点以后,外面好多洗的、浴的、吃的那些都开始了。后来他们英国人对我说,你去研究一下《圣经》,里面写着日落了以后都要回到家里。这种宗教色彩我们没有,但是我们有我们的办法,我们可以用课程,可以用行政。
我在两会上提出建议以后,应人民教育杂志社一个编辑的邀请,写了一篇文章。没想到文章出来了以后,反响特别大,全国各地的好多学校的老师都打电话给那个编辑要我的电话,甚至还有的人从外地跑到北京来找我。比如山东淄博有一个实验学校,一个教育长和一个老师来找我,对我说他们一定要开这个课。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情况,我现在在整理1949年以前我们的妇女书籍,给它影印了出版,这个东西已经做了17本,共有20多本,一本就像大百科那么大。
王丽:妇女书籍?
孙晓梅:1949年以前有关女性的书籍。
王丽:关于怎么治家?
孙晓梅:各方面都有。比如说让小孩端盘子,对小孩的平衡和协调,都有特别好的好处。这在我们上个世纪大概20年代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来了,但是到现在我们缺给它抛弃了。这个书已经出了17本,但是我们中国人不看,而世界各个著名的大学,包括孔子学院他们全都收集了,叫做女性学术期刊,1949年以前的女性学术期刊。在中国卖的不好,编辑都没想到国外这么受欢迎。其实日本学的就都是我们中国的东西,但是我们扔掉了,日本给捡回来了。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刚才我来得特别早,我来了以后走了一趟锣鼓巷。我就在思考,如果中国从小就有家庭学科,那么锣鼓巷就会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可是现在没有什么很深的文化底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日本中学家庭科教科书
经济上去了但在中国推广家庭学科很难
一个人是离不开家庭的,家庭伴随他一生。比如坐车上看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全都是家庭养成的。这是在城市,我们还有许多农村的孩子。作为人大代表,经常要到底下去调研,每次我都很震撼。城市是独生子女,而农村的留守儿童基本上没有家庭。这样的孩子将来长大以后,家庭是缺失的。
我们这几年未成年人犯罪率很高,我去调查了以后发现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成年的孩子他们对课程的厌倦,他们不愿学了,干脆就也不上学了,父母也不在身边,没有人管。有的小学就辍学,或者到初中就辍学。如果要有多一点生活方面的课的话,他们可能还在学校多学一点东西,也可能不会那么早地就离开学校。
独生子女家庭的缺失,留守儿童没有家庭,还有未成年人犯罪,这几个问题促使我认为在中国建立家庭学科是很重要的问题,但是这过程很艰难,因为很多人不理解。他们认为经济搞上去了,就什么都行了,学校盖出来就行了,学生有一个操场就行了,但是他不知道学生是人,一个人最重要的状态是在家庭。因此之后我还会执着地推进家庭学科的建设。

日本中学家庭科教科书
赵延风:日本幼儿园生活教育让中国妈妈目瞪口呆
王丽:下面有请赵延风老师。
赵延风: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叫赵延风,是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老师。虽然我也从事教育的工作,但是在儿童教育这个方面其实不是什么专家。但是从我自己的女儿出生以后,因为大家都是只有一个孩子,所以说都比较重视。2007年的时候,我受北京大学的委托,去日本的京都立命馆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去了3年。孔子学院是我们国内的一所大学,和国外的一所大学合作。最主要的工作是要去推广中国文化,协助国外开展一些中文方面的教育,因此我们自己本身的工作里头就有面向中小学汉语的推广。
我在的立命馆大学,它的附属小学号称是全日本最好的小学,就是温家宝访日的时候给温家宝念诗的那个小学。
孙晓梅:他们小学的饭都是五星级的厨师做的。
赵延风:对,属于一种近似于贵族的小学。我去了以后有一个任务,要把中文的课程开到立命馆小学去,这特别难,就好比要在北大附小开一门德语课或者日语课,非常得困难。但是当时我们通过做一些工作,把这个课程开进去了。这样的话,我也就和他们的小学联系比较多。
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感受到了中日教育的不同,真的是非常不一样。我自己的女儿当时她是4岁,所以她去了日本以后在日本上了2年半的幼儿园,又上了半年的小学。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完全是一个家长,拼命地适应日本教育的一些情况新干天气预报。2010年的时候我马上就要回国之前,就决定要对女儿的一些教育做一个反省。我想趁着还在日本的时候,应该把一些感受写出来,不然回来以后可能就淡忘了。所以,我就匆匆忙忙写了几篇文章,放在博客上,那个时候我的博客也是刚刚开。
其中有一篇叫《日本幼儿园让中国妈妈目瞪口呆的12件事》,我头一天晚上写完放到了博客上,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回中国出差了。当天和国家汉办的一个同事在一块吃饭,他就跟我说,我介绍您看一篇文章,我说什么文章?他说《日本幼儿园让中国妈妈目瞪口呆的12件事》,我就大吃一惊,看来真的是让大家目瞪口呆了。他再详细一说我想怎么觉得是自己的文章,特别吃惊。因为我昨天晚上刚放到博客上,他怎么知道。而且当时我博客的点击率可能只有几百个,他怎么就看到了我博客呢。后来等我回到日本以后,才发现原来那篇文章被推荐到新浪的首页上,跟帖有1000多条,庞青云一天就上了40万的点击率。这种情况我当时完全没有想到,可见日本的这种基础教育给中国人的冲击之大。
我当时写的是12条,因为写到那没有时间了。这些是从一个家长的感受方面写的,刚去的时候我真是感到了非常大的冲击。我和日本一些家长交流的时候,他们也感到很吃惊,因为他们觉得这怎么会冲击呢?比方说其中有一条,所有的包都是孩子背。因为我家的孩子去的时候她是4岁左右,上幼儿园,她的包非常多。

日本小学家庭科教科书
日本小孩子每天自己背5、6个包
孙晓梅:日本孩子的包都是妈妈自己做的。
赵延风:对,要求手工缝制。
孙晓梅:好多孩子都背这样的包,非常漂亮。
赵延风:他是先要有一个大的包,是要装被子的。这个包是多少厘米,都是有规定的。再下面有一个包是装书的,另外有一个包是装鞋子的,还有一个包是装衣服的,平常都要有一身随意换的衣服。还有一个包是装换下来衣服的,还有餐袋。A包要放在B包里,B包要放在C包里,每天要带这么多东西。
王丽:您的孩子是每天去幼儿园,晚上回来的吗?
赵延风:对。
王丽:那为什么带那么多包?
赵延风:我们中国人就会觉得为什么这么麻烦呢?我当时也想日本人太麻烦了。既然有一个换洗的衣服的包,肯定是怕弄脏了,把衣服放在里面,没弄脏就不换了。可是后来我发现每天回来衣服都是换过的富江vs富江,小孩子中间会睡觉,只要一睡觉就要换衣服。还要换鞋子,去了以后要换成拖鞋,上榻榻米的时候又换另一双拖鞋,回来的时候路上是另外一种鞋。
看看这么多的包,一个孩子全背着,那是相当有分量的。日本的孩子比咱们中国的孩子要小一号,咱们中国的孩子好像生出来就比较大,然后慢慢长,日本的孩子是生出来比较小,但是到了十一、二岁迅速地长高。所以咱们的孩子到了日本以后那都是鹤立鸡群,庞然大物,真的,我家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高一个头。那么小的孩子都自己背着包。
你到附小的门前看看,所有的孩,80%的书包,别说这么小的孩子,你就是到了高年级,5、6年级全部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背着。我帮孩子背了两天,老师就开始找我了,我就想我哪点做的不对吗?他说比方说书包吧,她完全可以自己背的。我就突然意识到了。我第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说了这件事,所有的日本妈妈目瞪口呆,他们问在中国的时候包谁背着,我说当然家长背了,他们都大吃一惊,说为什么呀?后来我就在博客里说,我说为什么呀,大概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家长更爱自己的孩子吧。
这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小的细节,但是人的一生刚开始的时候一点小的东西,往往到最后的时候影响人的一生。这就像蝴蝶效应,南美洲蝴蝶,轻轻扇一下翅膀,就会在美国的西海岸引起一场飓风,就是这样的。这种细节方面就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成长。
中国家长得分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刚才孙老师在这儿讲的时候我也在想这个问题。要是看中国和日本的教育方面,你可以找出来很多很多细节方面的差别。但是我在想归根到底,根本的那个点的差异出在什么地方。比如孙老师刚才说我们应该开一个家庭课,我们的教育人员立刻说这个课我们好像有了吧,或者没有仔细地看。为什么没有仔细地看?实际我们的潜意识里认为这是不重要的。
比方说还有学校的校长也好,或者我们做教育的主管也好,如果说美国现在已经有什么东西,会让国力变强,我们就会觉得这个很重要。一个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包括所有的家长,其实都是在做选择。比方我的孩子,她从3岁开始读《论语》,所有的家长都会问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他说我们也想读,但是选来选去没有时间了所以我们就不读了。后来我说是这样的,只要家长开始放一个针尖一样小的孔,孩子马上就窥透了什么是重要的。既然你觉得这个东西是可以靠边的,那就是不重要的。我的孩子坚持做这些东西,因为她发现在妈妈看来这个是最重要的,别的东西都可以靠后。
这不是一个学校或者一个教育部的一个问题,或者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说我们整个全民的一个价值体系的问题。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每天都在做一个采访,什么叫幸福,我每次都听一听。真的,我觉得这个东西是每一个最高层的人,还有每一个做家长的人都应该问自己的问题。如果最根本上的观念没有搞清楚,你就不知道那个目标在哪儿,那你走的路肯定是盲走,而且是别人往哪儿走你也往哪儿走,肯定是这样的。
我自己觉得做了家长以后,实际上是我自己对自己的人生好好做选择的过程。因为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你就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引领你的孩子。所以,你永远都是处于焦虑的状态。我自己觉得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对于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王丽:我这里插一句,赵老师,我原先在网上搜到关于你的一篇文章,题目叫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然后谈日本幼儿园的生活教育。我觉得这个题目说的非常好,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就是跟你刚才说的,我们根本的问题在哪里,我们怎么看待人生的起跑线。
赵延风:我在立命馆小学的时候经常有一些接待的任务,有一次我们北大的副校长问我,他们的学生出来怎么样。常常我们想到的是,这些孩子他们最终有没有成才。我去那个小学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大的冲击。一进校门就有一块很大的石头,上面有四个字——培根达枝,培好了根枝叶自然就繁茂,如果你没有培那个根,枝叶上面多一个枝或者少一个枝不起大作用。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教育?
我刚来就和孙老师说,有时看日本的教育,心里头很不是滋味。其实日本很多东西都是从中国来的,但我们中国不要了,现在反而我们要向人家学习。我和日本做教育的人探讨这个问题,他们都说这是我们学你们的。实际上在我们的古代这些都有,包括家庭学科,洒扫应对,包括端一个盘子,包括磨一个墨。《弟子规》里全部都是人的做事情的方面。可是现在呢?
中国人礼仪差祖先的优良传统被日本学习
我在日本立命馆大学做过一次演讲。之前他们教授先征集一些问题,大家都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征集来一大堆,大约170多个人。我一看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中国的农村问题,还有我自己吃素,你为什么吃素。其中有一个问题非常普遍,为什么中国人的行为举止礼仪那么差?
演讲开始之后,我说我收了一大堆问题,今天我只讲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行为举止礼仪那么差。所有的学生都非常吃惊,他们觉得我肯定不会讲这个问题,但是我就讲的这个问题。我说了两句,一个是仓廪足而知礼节,第二个是书读三代雅人多。同时我心里头是感到很悲哀的。同时我也提醒日本人,实际上没有所谓的国民性。看看你们的《源氏物语》,相当于《红楼梦》,所有当时的时尚就是唐代人的行为举止,可以说是你们效仿的对象,但现在真是今非昔比了。原因很简单,我们现在已经认为这些东西不重要了。
我们说教育的顺序是什么,孔子早就说的很清楚,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比对一下我们现在的教育,你就会发现整个就是本末倒置。可是这些东西在日本没有丢掉。我举一个例子,今天上午我刚去北大附小给我孩子开了家长会。我还记得去日本的幼儿园,参加第一次家长会的时候,他们当时交流的话题你都想不到。我们一般来说是语文应该学习什么,数学应该学习什么,英语应该背单词,就是这些技术性的东西。日本的幼儿园,去了以后,每个人都要说一说你家的孩子有什么变化,其中老师给大家说的是什么?老师说,今年孩子们的进步特别大,为什么?因为这些孩子们他们都学会了笑的模样,都学会笑了,学的笑得特别漂亮。我当时真的目瞪口呆,学会笑了。
这是在日本,我去了立命馆小学,食堂有这么大的一个字,就一个字——笑。我说,哇,这怎么也是笑。后来我就问他们校长,你们这儿怎么就一个笑字?校长说这是我们今年选好的汉字,他们有一年是谦虚的谦。就算上了小学以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全部在根上,全部都是你做人怎么做,在生活里做。
中国教育:既无入则孝也无出则悌
即便是你家里只有一个孩子也不用担心,在学校年长组和年幼组都打通了。刚去的时候不是一个班一个班,全坐在一块,你看大孩子抱着小孩子,一会儿就摔了,但他有中间的照顾。小学也是,放学以后马上就有儿童馆,儿童馆又是打通的,他让你体会到年长和年幼。我体会到这就是悌。我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早上塞到汽车里出门了,到了学校关在铁门里,晚上探视的时间到了,又塞到铁门里了。所以我说我们的孩子不接地气,完全是看不到外面的生活,也不知道中间整个的东西在哪里。
我们的孩子输没输在起跑线上我不知道,但是我家孩子去了以后,差不多半年多就去爬了一座山,我们都是象征性的,去了日本是真爬,挖红薯是真挖。我家的孩子受不了了,那么高的个子,下山的时候两个小朋友搀扶着下了山。
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家长去帮着背书包,将来的时候孩子没有责任感。孩子没有责任感会出现什么情况,会影响他整个追求的目标,他不知道是为了生活,所以全部都是技术方面的。
现在我已经在北大教书了,我的学生全部都是北大的学生,可以说是佼佼者。我们现在说幼儿园升小学,努力努力,小学要占坑,最后就是为了上到北大、清华泾干中学。可是上到北大、清华又怎么样呢?我的学生就是这样的。所以,如果一个人他自己在小的时候没有建立一个非常好的价值观,不懂得怎么生活,无论他长到多大,他的烦恼都是一大堆。
今年年初的时候,《光明日报》对我做了一个采访具智成,我当时说了一个是关于孔子学院方面的。因为我现在也教一些留学生,我就问他们什么东西能代表中国慈利风情网,你会发现特别有意思。他们说:“故宫,然后孔子,然后天安门。”凡是辉煌的东西全是古代的,说到当代呢就变成什么了呢?功夫,中国菜,麻婆豆腐,还有什么?中国制造的东西。还有什么呢?经济。
这些词汇他们会写一黑板,但是每次我一总结的时候,我都说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一个分界线,我们所有的辉煌都是在前面。从1842年到1949年这一百年,我们很多的战争都失败了,这些战争让我们晕头转向,开始是对自己的技术,后来是对自己的经济,对自己的政治,后来就反自己的文化,“五四”运动我们就把自己的文化完全都批倒了。批倒了以后,我们的历史剩下了多少年?一百年了。所以,到现在为止古代的中国它的名片是什么?它的名片是文化,灿烂的文化。现在我们的名片也是金光闪闪的——经济,经济的背后就是钱。
作为一个人来说,我不从外面得到什么东西,内在就有一种特别浩然的生气。这叫做大学,大人之学。古代的时候我们是大人之学,现在我们是小学。学一个奥数,学一个英文。我常常会跟我的孩子说,这都是别在你头上的花,多一枝少一枝没关系,但是如果你不知道你的道德方面从哪里走,你不知道你从小要尊重别人、不给别人添麻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你再多么优秀,你都会面临非常大的困难。实际上我们的国家到了现在的时候,包括我们假奶粉,很多的东西都出现了,这个东西只是像一个电脑在那闪了一个火花,只证明你的系统有了问题,但这不是坏事。因为当一个东西它到了一个极端的时候,就是所谓否极泰来。
刚才孙老师讲的家庭课,为什么家庭这么重要,修身齐家治国才能平天下。没有家庭的训练,一个人推上社会那就是完全不合格的鸵鸟油。你没有在家里头好好的跟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跟自己的父母相处,你说你到了公司里头,你就能处理好?像西方培根他们就说家庭的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家庭是训练公民的地方。小时候,你只有在家庭里做着一个好孩子,完完全全保持了你自己的角色以后,你到了社会上你才能做一个好公民。家里头都是乱七八糟的,怎么可能到了社会上你就做好了?
说实话我可能比较悲观,我觉得在目前的这种体制下,在学校里头,靠学校的教育,逐渐地来改变需要很长很长的路。但是,我觉得作为家长来说,明白这一块非常非常的重要。先把自己的心平平常常,无论他是上北大也好,上清华也好,上女子学院也好,还是他没上学也好,实际上人最重要的就是怎么生活的问题。不是怎么工作,是怎么生活的问题。哪怕是有多么多么好的工作,患心理疾病的人也非常多。每年像北大、清华从楼上跳下来的都不在少数。那样的孩子培养完了跳下来,还不如不培养,你更气死。
日本教育:不给别人添麻烦给自己带来快乐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他能够不给别人添麻烦,给自己带来快乐。给自己带来快乐有什么好处?你在自己的心里点一盏灯,必定先照亮你自己和周围的人。这就是我发现日本他们在这方面,从一开始就是先从特别特别小的地方,比如一个一个袋子的分类,比方说书包,让你养成有序的习惯,从小你就有耐心,不怕麻烦。所以他交通那么便利蟾蜍衣,为什么?每个人都不给别人添麻烦,当然大家就和谐。你不说他和谐,他也是和谐的,而且常常会检讨自己。所以在日本的时候,你会发现两个人撞在一块,两个人都在说对不起,互相说对不起。全是这些小的方面,细节方面,一点一点的。
你看整个的《论语》,你也会发现没有大事,全是小事,孔子怎么吃饭,食不言寝不语,这里是有很深刻的内涵的。包括茶道,那个老师特别给我讲了茶道的观点,我感受特别深。北大附小到立命馆访问的时候做茶道,过不了十来分钟我们的学生就东倒西歪,不行了,但是所有的人跪的时候膝盖都不舒服,为什么人家就能支撑住。我们在那边开家长会的时候,一开2个小时,就跪在那里。我在那里想我是坚决不能倒,一定坐有坐样。到了最后完了的时候,有一个妈妈过来找我,她说请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日本的妈妈。我说我就是老师,她说你教什么的?你是不是教瑜珈的。我说我不是。她说我就是教瑜珈的,我发现到了最后就咱们两个人坐得最直。
看起来坐得直不直有什么关系,其实代表了你的恭敬心。我们建议学校里先念《弟子规》,《弟子规》里面有很多全都是教育。他们在茶道的过程当中,实际是培养孩子考虑别人的心。有的人看到说这太麻烦,茶咕咕喝就行了,左转三圈,右转三圈,是因为别人辛辛苦苦给你劳动了,你要体会别人的心。麻烦留给自己,要把好的方面给别人。这就是质和文的关系。你说我对你很尊敬,没有形式怎么表现出来。比方说奥运会入场式,我们随便走进来就行了,为什么要奏国歌,为什么要拿国旗?有那样形式的时候我们起恭敬心。外表的形式实际上不是不重要的,内容要靠形式表现,两个方面要有平衡。
孙老师刚才说的我自己体会很深,真的感谢孙老师能在这样的位置上有这样的学识,又能把这些东西推广到政策的层面,这种观念其实非常难得。女子学院非常重要,原因是什么?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所以,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家长其实不是不重要,你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实际上就在改变一种东西。我的看法就是这样,好,谢谢大家!
讨论环节
观众:我来自瞭望新闻周刊的,有一点感想,跟两位老师交流一下。先说赵老师,赵老师最后说比较悲观,我也是。根上没有长好,基本上就是这样了。因为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大量的不文明现象,有时候我就想到,就是从小家里没教育好,真是这样。
比如说坐车,不管坐地铁还是公交车,就是大声地在那聊,恨不得把你们家所有的事儿都给聊出来,我哥哥姐姐孩子什么的,好事赖事,这实际上都是涉及到那个问题,从小就没有说不要去打扰人家之类的。扔烟头,随地吐痰,咱们奥运的时候说过,包括五讲四美都说过,那是80年代,但是有用吗?没用,奥运过去以后,该怎么着还怎么着。刚才说到1842年到1949年,1949年以后到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两位老师也都去过日本,包括台湾也是这样,像扔垃圾这个事,我看到一些材料,也是从日本回来的人,说都没有随手扔垃圾的,自己身上都有一个袋,你要有点什么东西扔在袋子里,把这个袋扔到家里面去。
我记得有一位老师也讲过,他第一次去台湾,其实台湾就是学日本学的很厉害。我看到一个报道说,也是中国的一个小学家长到台湾去,一下雨校门口就放了很多伞,因为你上学来可能没有下雨,专门为这些孩子准备的,几十年了没有丢过一把。哪怕他忘了拿回来,家长也得提醒他。包括学校门口还有一个打电话的磁卡,也是专门为孩子准备,孩子一般都有卡,在学校里跟家长联系。万一有什么事,你又没带卡,你可以用这个,对于孩子来说是免费的,但是几乎一年一年的就没有一个孩子用过这张卡。
孙晓梅:日本的家庭学科里带孩子出去,一个是坐地铁,我跟着他们去过。坐地铁进去的时候,高峰过了,稀稀拉拉的人在里面。老师告诉他们,这么多孩子进去,给大家添麻烦了,小孩就要说这话。进去以后这些孩子都不能坐着,都站着,就是那有一空座他也得站着。老师告诉的,说因为你这次出来是玩,你是给大家添麻烦了,你就不能坐那个座。他长大了他也会这么做,幼儿园就这么教了,家庭学科里有实践。
观众:他自然就成习惯了。
孙晓梅:我跟他们去,我真的感受到了。还有他们在机场休学旅行,那是到初中了,书包的问题。我的孩子做训练,我过去看。因为小学的时候是在周边旅行,中学的时候要坐飞机了,有一个多小时就在操场上,拿那些包,把东西反复装进去扒出来,就是锻炼你的速度。将来到了旅店的时候,老师说出来,就能在规定时间装完出来了。工作了以后回到家里,他的箱子是整整齐齐的,他就受益了。
王丽:您的孩子在日本受了几年的教育?
孙晓梅:他从初中到大学。所以为什么要推家庭学科?我现在特别轻松,都不用管他,他的屋里整整齐齐的,这就是老师教他们的。其实训练的时候他都烦了,说其实东西一会儿就收拾完了。东西倒出来再放,就这么一个小时。要是我们,一个小时做数理化去了。老师还告诉他们到了机场以后,你们是一群人吴飞舟,你们站在那以后周边的人谁也看不见了,所以你们到机场的时候都给我蹲在地上。所以我在北京飞机场看到日本的学生旅行都是蹲在地上。
赵延风: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在日本公共交通上面是不能打手机的。所以,你在日本一次你都听不到铃声,如果有手机都是震动。播音里有广播,如果打手机会给旁边的人带来麻烦,所以请您自觉一点。所以,在日本是没有人在地铁上打电话的。
我自己感觉他们这种对道德的教育,或者是对为人的教育,是渗透到非常根上的。举一个例子,我女儿在日本第一次去上钢琴课,钢琴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不是教钢琴,而是教你怎么走路,你怎么上琴,上琴之前应该从哪儿走,然后下了琴从哪儿绕。有的时候孩子上钢琴课我会在那等,等的时候下面的学生已经来了。我印象特别深,有一次下面那个学生过来,因为我在这儿坐,钢琴在那个地方,这个孩子从这儿绕过去。老师说你回去重新走,难道你不知道走路的时候不能从别人面前绕过去吗?你会形成这样的一个习惯。我家孩子怎么样拿书,从哪里绕过去,怎么样给老师鞠躬,一节课就练习鞠躬。如果是在我们中国的话,我交了钱,让这个老师来,这个老师让你一节课练这些的话,家长就会说这老师教的是什么。所以,他这是全民的认识。
日本京都大学生节,京都的大学生全部都集中在了平安行宫,狂欢完了以后一片纸都没有,这是我亲眼所见。
孙晓梅:我插一句,一片纸没有,我可以跟你讲,我进行了调查。我在文章里也写了,所有的小学生出去活动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孩子要去运动场打球,要带这些东西去的时候,运动场的垃圾箱全给封上,公园也是。公园的垃圾箱写着你带来的东西带回家,公园的东西扔进去。这就是在小学阶段,幼儿园阶段形成的。他们小学阶段、幼儿园阶段大量的是远足,出去,一个学期要出去很多次,小孩很愉快,像咱们的孩子就在家里呆着。
有时一个市里打比赛,去了那以后所有的垃圾箱全都给封上了,我们的妈妈们拿着这么大垃圾袋,拿10个垃圾袋去,因为中午还有吃饭最后这些垃圾袋全都扛到车上拉回来。小孩子出去的时候,你的垃圾就是自己带走。
赵延风:小孩养成的习惯,和到了大了以后你去给他做讲座完全不一样。比方说我们出去到上海,找不到垃圾箱的时候,其实遍地都是垃圾。我的孩子她吃完东西问旁边的人说,那个东西放在哪儿,他说你就扔在那个地方吧,她不能扔,因为她习惯了,遍地都是垃圾的时候,她都扔不下一片纸,这就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
孙晓梅:幼儿园和小学是最重要的,还有初中,高中就不行。
赵延风:所有的教育,你看所有的老师,从小学到中学到钢琴老师,他是一以贯之的,也就是说这个东西是全民的共同认识,不是说做几个讲座能够改变的。
王丽:我想请问孙老师一个问题,因为您提到在日本它是作为一门学科,也就是作为一门课程是纳入到小学教育里去的,那么它应该有教科书?
孙晓梅:有。
王丽:那么它有没有专任的老师来教?
孙晓梅:有,你提的特别好。这次国家教委给我的答复说了我们没这方面的老师。他们这些老师是从哪儿来的?日本有上千座女子大学,这些女子大学一直保持到现在为止。她的老师原来出来是到家庭,现在女子大学的学生出来以后不仅走上工作岗位,还走上小学、中学、高中。
高中比小学还要深一步,将来你要去买房子了,他教你为什么要买南北通透的房子。冬至、夏至太阳怎么晒进来的,阳光晒进来的图都有。我现在只能把高中的给大学生讲,因为他们连这些基础都没有。还讲一个90平米的房子,结婚的时候你这三间套怎么布置,生了两个孩子以后三间套怎么布置。孩子走了以后,你退休了以后,作为你的兴趣房怎么布置。你老了以后,走不动了,里头怎么作为你的搀扶的房子,怎么布置。在高中家庭课程里面都有都市龙王。
还告诉你,别墅房子和公寓房子之间你要买哪个,别墅的房子你要自己去修理,公寓的房子有物业管。你就选择吧。还有一张图,你所有的邻里关系都出现了,里头有弹钢琴的,有录音的,有狗叫的王国强的博客,有猫叫的,有拉椅子的。这些都有,这张图里你找出来你对邻居的打扰。我们住在那的时候,基本上听不到邻居的声音,为什么?就是你在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即将成家的时候,家庭学科对你的重要。还有熨衣服,将来要当个白领族,自己洗衣服,你没有那么多钱,白衬衫告诉你熨的方法,领口、袖口,三部曲。
王丽:是不是要让学生去做实际的操作?
孙晓梅:做。
王丽:像工厂一样,有场地?
孙晓梅:对。所以我们将来特别难在哪儿?他们每一个小学有一个做饭的教室。比如今天中午这些小学生自己做了饭,就不吃配给的饭了。做蛋糕,做意大利面。而且在小学阶段就告诉你,世界上所有国家,他们的早餐是什么样。现在你问咱们小学生,你问他巴西他们的早餐是什么?你看有几个知道。
为什么日本年年都出获得诺贝尔奖品的人,跟他的家庭有非常大的关系。我的孩子上小学是在北京实验二小,后来我看不行,说走吧,上日本去上吧。到了初中和高中的时候,他说:“妈妈,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孩子太苦了,我觉得我们的学校就是猫眼,我们所有的孩子都从猫眼挤过去,那能有多少孩子挤过去。我们现在所有的课程,我们是一个大门,所有的孩子都能过去。”所以,我为什么要过来推家庭学科,孩子们的受益可能是终身的。
王丽:而且这些课程跟人的幸福指数是直接相关的。
观众:确实得研究一下怎么推。
孙晓梅:我跟您讲,我可能今天讲的多了一点。我在日本生活的这么好的一个环境里,吃的这么好,他的东西,包括他的鸡蛋这么好。回到这儿来,大家说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你再到乡下里去,看到孩子们没有吃的,自己的心情,那个痛苦,真的,有的时候睡觉都睡不着。
观众:我觉得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日本,孩子的家庭学科的教育应该也是老师潜移默化渗透的。
孙晓梅:总体来说,老师的心态要是好的,所有老师不能骂学生,所有的老师都是鼓励学生。所以,你要有点残疾的孩子,不是太厉害的,他们都不放在智障学校,跟所有的孩子在一起,这就是鼓励政策。像我儿子刚去的时候日语不好,写作文写了几句老师就告诉他,我特别想能够知道你后面写的是什么,你快点给我写出来吧。小孩就有了动力,回来就赶快写。可是我们国家这么大,教师参差不齐,这确实是个问题,尤其是基础教育。
观众: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是学科教育的作用,还是其实是老师自身言行的教育?
王丽:共同的作用。
赵延风:为什么他会开这个学科,就是因为全民都重视这个,他才会有这么一个学科。
王丽:老师本身也是受这个学科的教育出来的。
赵延风:所以刚才孙老师说这个的时候,我就想,天啊,何止是输在起跑线上。不是输在孩子这儿了,而是输在妈妈这儿了。
观众:刚才说到家庭学科,我觉得又涉及到师范教育的问题了。未来当老师的这些人就要灌输这种东西。
观众:我觉得台湾这方面真的做得比我们好。我4月底的时候去过台湾,跟一些教授,去一个海峡两岸职业卫生学术交流会。我们有一个教授是首师大的,那天我们吃完饭以后,他多少喝了点小酒,跟另一个老师一起出去到我们住的酒店旁边的一个服装店逛了逛,后来就把手机落在那了。晚上他回来问我们说见到我手机了吗?我们说没有。他说你们知道我手机号吗?我们说不知道。手机找不到了,跟爱人也联系不上了,他的手机还是新手机。大约有半个小时的时候,楼下就打电话通知说你们国内来这些人,是不是有一个丢手机的。我们就很吃惊,下去一看,店主把手机给送过来了。真的就像韩寒那篇写台湾的博文所说的一样。
我们是在高雄医科大学沃德兰乐园,开会的时候,有一些智障或身体有残疾的人来参加。他们每次来的时候推着一个车,有一些学生在那指引着。天一直在下雨,我就站在那看他们,那些小学生,还有中学生,一直就这么打着一个伞。来了以后他们就微笑着,我觉得他们的微笑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可爱,那种善良。他们相视的那种微笑,让我感觉真是人生中最美的微笑。
网易教育李红颖:我对孙老师讲的生活科学的课程特别感兴趣,我想问的是您目前在学校讲的课程它在多大范围内传播?
孙晓梅:很小,就是我们女性学专业。
网易教育李红颖:我的问题是能不能在更广大的范围。
王丽:比如做成网易公开课。
网易教育李红颖:现在不是做了一个大学公开课吗?我就想问问能不能做成这样的,您每次讲的有学生录一下,做成一期一期的专辑。
孙晓梅:这个不是说挂在黑板上就能开讲的,比如讲一个杯子,你要做出PPT来,就成千上万个不同的,那就是爆炸性的东西。我的意思是它要推广的话只能从最基础的小学、初中、高中来讲。我觉得推起来还是挺难的,它还是一个小班课。我当时给国家教委的建议里说,我训练的这些学生将来她们应该到小学、到中学、到初中去开这个课。将来国家教委比如说设立这些学科,在我们学校大批的女生来学这个课,学完这个课以后她们去小学、中学和高中去讲。
网易教育李红颖:孙老师,现在咱们课程的教材是?
孙晓梅:教材是我自己编的,但是咱们目前还没有真正出来一本像样的教材,都是借助国外的。龙字开头成语这是很艰难的过程。比如讲红茶,英国的红茶,你要从英国的店里买回来,要告诉学生这个是最好的红茶。我为什么说家庭学科意义深远,超过经济的意义,因为通过这样的课程,我们的购物能力、消费能力也能提高。就像我在国外做研究的时候,我和日本的老师去大百货店看实物,看瓷器。比如讲瓷器的时候,就到那看实物来做讲解。所以,给学生讲瓷器就讲得很深。
观众:大家好,虽然我刚刚大学毕业一年,但是我觉得我对教育的观察和思考并不少。我想谈谈我的一点看法,请各位前辈指正。我对教育真的想了很久,一直在想有没有可能性,之前比较悲观,其实我是不太看好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入手。我比较关注的是人文教育怎么样真正的落实,人文教育变得很流于形式。后来我发现真正的根源在于学校里面的弘扬标准是非常量化的,关系到老师他的收入,分数和升学率,包括影响学校领导的位置,还是那些可以量化的东西。
如果按照这些量化的东西来走,不是马上就能实现的。因为被量化的评价标准有赖于全民整个教育素质的提高,他知道什么东西重要,什么东西不那么重要,才有可能摆脱非量化的评价标准。所以,学校的改变是非常漫长的课程。像您讲的这么好的课程,开设了,还是很有可能流于形式。他会觉得要考的这些东西我都没时间复习,我干什么要上这些课。
孙晓梅:我“两会”提这个以后,网上很多人骂我,很多家长都在骂,骂的挺难听。
观众:我后来觉得中国教育还是有那么一点希望的,我发现它的希望在于所有的母亲。看到赵老师这篇文章点击率这么高,我相信绝大部分的读者都是母亲,为什么她会在意这件事情?因为对孩子的爱。不像学校里面的老师他可能会考虑到自己的位置,考虑到自己的收入。所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没有那么多功利色彩的,可以很好地利用一个女性从怀孕到培养孩子早期这段时间,她们肯定要花时间关注胎教,不妨在那段时间考虑开一些课程。
一个母亲,她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她希望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还是只是希望孩子考上清华、北大,出人头地。如果她把这点想清楚了,我相信以后她的选择就不一样了。我相信绝大部分的母亲还是愿意去做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你的孩子如果培养不好的话,你想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是不太可能的。
观众:中国母亲面临很多实际的问题,在北京小学最好的是海淀区,海淀区是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他们很多都是留洋博士回来的,在家做专职母亲,到周六周日的工作就是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
观众:对于这些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来说,什么样的教育先行是重要的,是考清华北大是重要的,还是孩子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是重要的。一个女生想要孩子的时候,有一个课程能够让她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如果她想清楚的话,就不会那么容易地被其他东西给带偏了。她知道什么是重要的,她会自觉的去吸收。所以,我就希望像孙老师如果可以的话,尽量能够在所有的母亲身上搞一些这样的教育。就算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但如果母亲的素质提高了,孩子的素质肯定能提高。
孙晓梅:家庭学科课程我看了在美国和法国的课程,在初中阶段讲儿童,讲的很细,讲到爬、站立、行走。其实要在初中阶段知道这些的话,将来家庭就会配合得非常默契。
观众:我觉得家庭教育的角度会稍微快一点女抱女,每一个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
王丽:你这个角度我觉得很有新意,也提的很让人思考。
观众:大家好,我来自于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门从事教育管理研究的。这个话题我以前没有接触过,我以前当过好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师,但是对幼儿教育其实不是很熟悉,应该说没有研究。但是通过孙老师一讲我觉得很有启发性。第一,我们现在教育问题确实是很大的问题,整个教育的现状不好,我们每个人都在骂教育。教育部成了发泄的出气筒,网上骂教育的,包括老师自己都是在骂。第二,我们的学校都喜欢挂个科学,教育到底是不是科学,这个值得斟酌。我是提一些看法,供大家思考一下。
观众:大家好,感谢今天的沙龙能够认识这么多的朋友。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于宁,我今天来参加这个沙龙有几个比较特殊的身份。第一个身份我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在很多人眼里,按照现在的评价体系来说是高材生、佼佼者。所以,很多家长也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考上清学北大,向我学习。我就有了第二个身份,读大学的时候有很多机构请我去给学生演讲,他们对我的称呼是于宁姐姐。我接触了将近一千所的中学,对中学生教育有所体验。在不断的演讲的过程中间,有了许多跟中学生的交流,后来为了方便跟中学生的联系,我建立了一个微博,就叫于宁姐姐。我在微博上更新的主要是关于高考的话题。
每次演讲都会出现一个现象,我的成长轨迹特别有意思,我从小学习成绩特别差,最后考上了清华。很多学生听完以后觉得很立志,也很开心,当时给他们留下了微博的联系方式以后,有很多人会跟我联系。我一次演讲之后回到微博上有几百条私信。我发现这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大同小异的,就在今天早上我刚刚收到一个私信,特别有意思。那个学生问我你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好吗?我说是的,但那个时候很努力,找到自己的道路以后成绩就好了。他回复的问题是四个字,怎么努力?这是他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有一个学生给我发私信,说姐姐,我刚上高一,数学考试考了53分,我同桌考了第三名,我大哭了一场。我给他支了招,怎么学数学。我说合作非常重要,有一个成绩这么的同桌,你非常幸福,你要向他学习数学。他说我刚跟同桌在冷战,不要添麻烦了,我说为什么?他说吵架了,我说是因为成绩吗?他说是。
在这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学生们缺失的根本不是高考的东西,应试的东西,而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更重要的是这几百条私信里,很多人提的问题是围绕着高考这样的东西的,他们问题提出来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没有人愿意先看一看我的微博,已经发过的文章是不是已经谈了这个问题。他们就问我,于宁姐姐你就告诉我吧,你怎么考上清华的。我反而感觉出家庭教育缺失这一块,体现出我们整个民族的一个缺失的东西,是我更深的一个感触。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在想中国教育问题的时候,想到未来关于教育的问题,我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学校,然后把我看到的、经历过的,把我的教育理念贯穿进去。其中有一点是关于家庭教育,我开始有这个想法是源于我的老公,他是在日本长大的。他跟我讲过,日本讲家政课男人怎么做男人,女人怎么做女人,我觉得特别到位。一个社会男人会做男人了,女人会做女人的,这个社会就和谐了。我就想将来如果我有学校就一定要做家政的教育,这只是我的经验和感悟,在这方面我并不是专家。今天有幸能够认识孙老师和赵老师,希望今后还能继续交流。
孙晓梅:我的孩子在上大学的时候他选的是花道,插花。当时我觉得我们女孩子做的他为什么做这个,可后来我还是受益了。有一次我得了一场大病,结果他回来以后,就去买了花,插上,放在桌子上,我看着那个花心情就特别的舒服,就觉着我的病快好了那种感觉,我说:“儿子,没想到你这个课还选对了。”他说妈妈,你当时不是不想让我选这个课吗?我说我没有想到。
赵延风:之前有一位,她说教育母亲,让母亲认识到希望你的孩子更幸福,我一听就知道她没孩子。我当时写很多东西的时候,有些人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等你的孩子上学不上奥数的。我家的孩子还真没上奥数,一个辅导班都没报。我觉得要靠每一个人,奥数一取消以后,反对声最大的是家长,不是教育局的。当所有的家长都有一颗不安分或者躁动的心,指望自己家的孩子怎么比别人的孩子考的更好,就不要指望教育方面没有这样的体制出现,必然有这种体制。这种体制实际上就适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大家对物质的追求,这还没到头呢。
我们家孩子在日本的时候,幼儿园毕业的时候都写你将来的理想是什么。我家孩子的理想就是卖花。你不要笑,为什么?因为他们全班的人,在我们的标准来看,最好的理想也就是当一警察了,大部分的人就是卖花,做蛋糕,踢足球,就是这些。我问她,说你为什么要卖花?她说现在世界环境都不好了,所以我要卖花给世界环保一下刘万鑫。这不是挺好的吗?我一打电话给我婆婆,我婆婆说快带回来吧。咱们来说至少要当个宇航员吧。但是你看日本的电视剧全是小人物,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快乐。
我是教历史的,我们家的孩子看完历史的一些东西以后,我常常会灌输她这样一种观点,能使我们幸福的路不只一条。她说我得一个结论,千万不能当皇帝,当了皇帝非常危险,因为常常会被人杀了,我说你说的太对了,而且做事情千万不要做最好,第二就够了,甚至第二都不用中间就够了。其实最幸福的人绝对不是出类拔萃的人,绝对是中间的人。
我有了这个观点以后三刃木官网,我家女儿现在回国以后,首先第一非常独立,今年是三年级,她自己坐地铁自己上学,已经不用我送了。这需要教育部吗?不需要,需要你就够了。不用背书包,需要教育部吗?不用。她在地铁上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座位她一定说妈妈你来坐,我就毫不客气地坐下来,一方面是给她积点福,算她孝顺,另一方面我也休息休息。
我们能做的是问问自己。中国的妈妈骂孩子最严重,为什么?与其说是为孩子好,不如说自己在那攀比。我常常说骂孩子之前先问问自己,是真为他好,还是骂他的中间有跟别人比较的心。如果有,先放下自己,然后再说孩子。我在日本的时候,那些妈妈们她们从不讨论你家孩子考多少分。
孙晓梅:所以我们中国孩子很可怜。家庭学科我当时想的,我可能太理想了,开家庭学科起码孩子一个星期快乐一次。一个星期轮到他们这班做饭他能高兴,轮到他们班带出去了他高兴。这样的话他的童年很幸福,回过头来回忆他的童年很幸福。现在我带学生有一课是让他们回忆,回忆20岁以前生活的时候,都说到童年不快乐。
赵延风:前两天的时候,我家孩子学校组织出去玩,她就对我说:“妈妈,我不打算出去了。”我觉得特别奇怪,好不容易有个机会,我说为什么?她说我看了一个通知觉得有点不靠谱。写的是要去挖红薯,括号是只能拿木头铲和塑料铲,铁铲不让带。她在日本有经验,用木头铲挖不出来,塑料铲一定折断,所以他们不是真的去,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家里休息。
王丽:不让带铁铲是不是怕出危险?
赵延风:肯定是这样的。
王丽:他把这个放在第一位。
赵延风:这是最不一样的。在日本家庭学科从幼儿园就要做饭,他就不怕把孩子烫着。去了以后有一双筷子,老师说用筷子好,用筷子练习手指。他们不怕麻烦,麻烦是必然的。所以,出发点不一样,也是因为咱就一个孩子。
观众:您说的其中还有法律的问题,在日本我听孙老师讲过,他说日本法律是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包括远足登山是真的爬山,也出现问题,但是学校不负责任。在中国因为学校法根本就没有,我们的教育法是总体的大法,很多问题学校根本承受不起。考虑教育问题,有家长的问题,这个绝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现在有很多是现实的问题,就是体制的问题。我们确实是人多资源少,教育不是说优质资源缺乏的问题,而是不平衡越来越大的问题。所以,家长会产生很多焦躁的心理,竞争的心理越来越加剧。单纯的来推某一个方面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
孙晓梅:你说的人多资源少,实际上日本也是人多资源少。
观众:是的,但是他有学校法。
孙晓梅:我们国家的社会法的立法说是中国的法律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了,我是不太赞成的。因为我们国家社会法的东西太少了,当时我给人大就提出这个问题,你说建立了,我说只是有了框架。为什么?我们社会法的内容太少了,涉及到人民的社会法。他是哪个着急弄哪个法。
观众:咱们13亿人,人人都要受教育,但现在教育法只有一个义务教育法,很多都没有依据,出了问题之后学校根本找不到依据。
孙晓梅:我也在思考,也在写,有一些学生出去的设施。各大部委运动场那个场什么都有,在日本都没有,这些全是对老百姓服务的。山里头有儿童的夏营地,营地是安全的,到时候你们可以租,这个学校去一下,那个学校去一下,这都是政府给孩子们建的。所以,你到那个地方,他基本把营地都弄好了,跌也跌不到哪儿去,都是木头的。我们现在没有这个东西,我们前几年大力发展的,盖的都是机关,为老百姓盖的活动的场地太少了。要建家庭学科大家说艰难在哪儿?设施的配套还有一个过程。
观众:我们国家的孩子体质太差了,孩子很快就摔跤了,国外的孩子怎么摔不会受伤。
孙晓梅:我跟你说这是从幼儿园开始,日本的幼儿园是户外,一个沙滩弄几个杠子。中国的幼儿园现代化的东西都有,人家没有,出去就是沙子。还有上了中学以后,每个学生放学以后,3点多、4点多参加各种球,一直打到天看不见了回家,回家爱写不写作业。第二天早晨起来还去打球,打完了以后上课。所以小日本为什么个子长高了,还有营养配餐以及体育。所以,我的孩子在中学的阶段打球打的,出的汗斑。我问北京的皮科的医生,医生说:“天哪,那个是建筑队的工人在高空作业晒了以后才出汗斑的,你儿子怎么出那个。”他们就在大太阳底下打,小孩子锻炼的结结实的。
在国外工作的时候,走在路上,沿途看到学校一片生机,都在搞锻炼,你看咱们的学校,早上孩子背着包进教室早自习。这不是老师的问题,也不是家长的问题,就是教育部,要有这个规定。你的孩子早上去要打一个小时的球,下午的时候打到天黑,什么都不用做。我敢让孩子回来学习?我到哪儿给他找学习的地儿,都去打球。背着这么大水壶走,扛着,带着衣服,他就是为了改变人种,下了这么大的力气。我们为了提高我们的体质,我们也得这么做。现在不是要求每天体育课一个小时,做的操我看了不行,就得打球。日本80岁老太太,问她会什么球?排球、网球、篮球都会,咱们80岁的老太太会打什么球。
观众:我有很多个话题要回应,我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我认识赵老师是因为您的博客,我今年6月份去日本待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有很多惊讶。另外,我是北师大教育政策与法律硕士毕业,我感觉中国的教育状况太糟糕了,我也是很悲观的。做比较教育,看国外的情况,去看了日本以后,发现日本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国家,他跟我们有很多的共同点。那些好的地方,我觉得特别多。
我常常去他们国立县的小学打球,到了下午他们的场馆都是对外开放的,任何人只要电话预约就可以去打球。我发现小小的学校里设施之齐备,之干净,之完整,是我们任何一个样板学校达不到的。这种差距太大了,正好两位都是对日本教育很了解,也是在中国做教育推广,我觉得将来会有很多的改善。这是我在日本总体的感受。
观众: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来自一家企业,我是这家企业的法律部门的负责人,和咱们讲座真的是偶遇。这个书店我大概来了7、8次,今天来买书,偶遇这个讲座,非常受启发。我们的孙老师、赵老师,包括于宁姐姐刚才讲的话我都听的很清楚。我也能明显的感觉到大家对教育环境的悲观的情绪,说实话我也感到很悲观。刚才快速的在想,其实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我们的孩子的问题,倒不是现在面临的环境的问题,或者所谓的清华、北大的问题,我觉得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是成人世界出了问题。
包括刚才孙老师讲的日本的家庭科学,说句实话我今天听了以后我都非常想学。为什么这样讲?我觉得它会大大的拓展或者丰富我自己人生的体验,我会感觉到世界的美好。这不仅仅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问题,甚至是对成人教育的问题。这是很大的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自我的教育,对成人自我的教育。虽然我觉得现在去学家庭科学可能是太晚太晚,我感觉比较年轻也快30岁了,学这个得从头开始,以前茶道、花道虽然听说过,但不知道这里面有这么多学问。
我想说一点,觉得大家没有必要过度的悲观,我非常崇拜胡适先生,我觉得胡适先生说的一句话非常好海门粗口,他说整个世界像一个沉下去的船,关键是要救助我们自己,我们对社会点滴的改造,最后才能慢慢地完成彻底的改变。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赵老师、孙老师都是这方面的先行者,这是我的一点感触,在沙龙会后可以和大家进行交流。谢谢大家!
王丽:30年代我们国家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的一点资料,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关于日本的生活教育做的如何如何好,已经早被我们丢失了。但是现在可以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曾经也有过什么样的生活教育。这是我从30年代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新教育》杂志上面选出来的一个教学大纲。借助这个资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70年代的素质教育》。淮安新安小学可以说是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来创办的一所乡村小学,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根据这样的理念,他的学生汪达之就办了这所学校。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学校的教育大纲。开门见山的提出生活的目标,因为他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所以生活的目标在他来看就是教育的目标。这是合一的。下面看五个目标,健康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生产的技能,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他把这些目标具体的分解成非常实际的可操作性的目标。生活的目标又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生活。除了个人生活之外,还有一个团体的生活。我想他背后的理念就是人终归要成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人,哪些能力是必备的。
每一条都是很值得我们回味,可惜这个小学只存在了大概两年多的时间。好像是战争和经费的原因就关闭了,它在历史上留下的身影就是这么一段短暂的记录。非常遗憾的事情。
孙晓梅:解放前1949年之前,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跟美国和日本都差不多是平民教育,平等的教育。解放以后我们学苏联就变成了精英教育,到现在更加强了。就是大家刚才讲的没有办法。这么多年,60多年都这样了。
观众:大家讲的有很多启发性的东西。我有三重身份,一重是做商务工作的,我本身读教育,学中文后来读教育。还有一重身份我是孩子的母亲,所以很有感觉。说到大的问题,教育其实是一个涉及前社会的大的问题,我们个人身上的担子只有那么一点,孩子将来到外面去或者怎么样,但涉及到整个民族,深远一点讲社会责任感上或者我们肩负的一些叫做使命的东西,可能这个课题就很大。
我们刚才提到主流价值观的问题,其实不光是家长,学校、师资力量,很多种力量促和起来,包括现在的管理部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变,我们在追求物质的东西。今天我在手机报上还看到,有人一直在调查幸福度的提高,民众最多的回答是工资涨。如果还回到物质上面这一块,恐怕我们所有对于这些声音的探讨会显得很苍白。怎么样改变这种思路,这个是个大工程。
当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点点做,总有声音会传播出去,走得人多了可能地上会有路,但这条路可能要有一个过程,很多的过程。因为我们中间历史还有断代,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追经济,有很多问题。在座的各位都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可能会有一种走在社会前面的超前的意识,有这样的想法,一起努力吧。
观众:我简单补充一下,我现在没有孩子,但做很多家庭教育的图书,做责任编辑。家长很挣扎,不知道孩子要让他幸福,还是要让他上好学校。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去评价,按照内心的标准去评价。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还是选择尊重自己内心的,每个人都在想自己的办法,我不能完全逃避社会的标准和要求,但是我会想办法,也不用那么悲观。年轻的还没有孩子的女性,有孩子的女性,包括男性,真的是在挣扎中去寻找希望的。
王丽:我们建议在领结婚证的时候应该送他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我很同意你的看法,其实家长完全有自救的能力,我们之所以要做这个沙龙,也是寄希望于广大的家长。今天方晶老师还没有发言,请您最后做总结发言。
观众方晶:希望家长能自发学习不要全指望教育部
观众:我是一个退休老师,一辈子做老师。我比别人重视教育,因为我觉得如果没有中国的比较好的教育,咱们根本这个国家将来怎么着谁也不知道,就没有底气了。但是要让普通老百姓讨论大的教育的问题,真的没有办法。因此,我实际上也是很悲观的,但是我最后想到了一点,我参加过很多次沙龙,也有一些教育方面的朋友。我碰到了一些在下面做改革的一些人,现在毕竟比我们年轻的时候大环境宽松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觉得我们自己中国的希望在于我们老百姓自己在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一点我们能做的事情。现在我知道有一些人在办学校,有些人在实验西方的一些教育思想,在这边办幼儿园,甚至也准备办小学,甚至想要办一系列的实验,当然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不清楚。
家庭教育是对大人的要求不断学习和批判自己
我也同意刚才好几位朋友说的,我觉得在学校的幼儿园教育之前或者是同时,更重要的还有一个是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是对我们大人要求的。我自己也非常认同这一点,因此我感觉到我们自己需要提高,提高认识。这里头包括批判,像我自己一直在想我应该批判在1949年14岁之后所受的一系列的这种教育中间,有什么不灵光的地方。
中国家长总是替孩子做了很多"坏事"
我自己也总是在想这样一些问题,然后我也寄希望于现在还没有孩子的年轻人,当然咱们都是有孩子的,你们孩子还小,我的孩子已经工作了。我希望是不是在家庭教育中间乔新江,我们自己提高了之后,我们认真地去思考,准备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或者还包括我不必要做什么。比如说中国的很多的家长是替孩子做他们本应该自己可以做的事儿,包括拿书包。我也看到太多了,那都是家长,还有老太太、老头帮着孙子、孙女背着书包,不光是这个,还有别的。也有的跟孩子说,你什么什么哪门考100,我就给你买什么,这种物质刺激。自己要看到我自己用什么样的思想来对我家里的孩子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包括比如说丈夫跟妻子怎么配合。我们自己的孩子怎么让老人也能够尽量地接受一点新的思想,而不是溺爱。因为现在有这种情况,家里人对孩子有不同的态度,结果这孩子反而不知道该听谁的。
从小也是这样,包括很小的时候咱们别抱着他哄着他睡觉,就是你在那睡觉就完了,不用管他,哎呀,好宝贝,别哭,不要这样子,从很小很小就要养成好的习惯。刚才你们二位讲的我特别感动,也觉得特别好,我也看到过一些文章,也知道为什么《窗边的小豆豆》在咱们这儿这么受欢迎,到现在为止这本书还是在排行榜十名之前。实际我也感觉到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就是很多的家长对现在现行的行政单位的教育非常不满意,因此才有第三次的出国移民潮。
我希望我们更多的发挥家长的作用,这是一种学习,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促进,我自己觉得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从我们自己做起,然后再严肃地思考我们家里面应该做什么。大环境改变不了,是不是可以想办法在大环境不行的地方,或者是有窟窿的地方我们给它补上一点什么东西。各个家庭状况不一样,不能有太统一的,但是我自己觉得我们可以想到这个问题。
我有一个学生,他说他要让他的孩子将来做人上人,他非常有钱,每一个孩子暑假、寒假都带孩子到全世界各国旅游,学很多的文化。我觉得很好,我问他:“你有没有到自己的孩子到中国贫困的山区,贫困的村子里面看看,现在中国还有这样的情况。”他说我从来没想过,我说我建议你想一想,你们两口子想一想。因为孩子长大了,他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他要知道他应该帮助我们自己的民族和我们自己国家强盛起来。现在我们的国家是什么样子,他现在要有一种了解,引导他去了解,引导他去关注和关心,这就培养他的社会责任感,潜移默化地想办法。
中国家长要引导孩子去关注别人
我自己觉得在这种地方是不是可以想点办法,因为有的家长就是说教式的,可我觉得家长要动动自己的智慧,要想些办法引导孩子去关注别人,不要只想自己。包括孩子长大了,很多的玩具你给谁。我最近碰到一个家长就担心这个问题,他认为他的孩子很自私。我说那么多的玩具,孩子14岁了,你想过没有怎么办?没想过。我建议他,说家长先想到跟孩子讨论,慢慢引导他,然后你跟他一起把这些玩具送到孤儿院也行,送给邻居里困难的家庭也行,但是这个做法本身不在于东西,而是在于培养孩子的一颗公民责任感的心和一颗爱心,关注他人的心。这要自己去想办法。
所以我希望暂时还没有孩子的父母们,我祝愿你们成为非常好的父母,孩子成为非常好的幸福的孩子。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