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凉宫春日的忧郁下载【绣家乡】看!丁寨乡唐崖河畔这个美丽的村落!被恩施众多媒体推荐报道。-咸丰在线

发布时间: 2020-04-25 浏览: 278

【绣家乡】看!丁寨乡唐崖河畔这个美丽的村落!被恩施众多媒体推荐报道。-咸丰在线




咸丰县丁寨乡唐崖河畔,有一个以其历史上代表性出产物桐子命名的村子——桐子园村。这里,有唐崖河赐予的自然风光,有先辈们留下的人文景观,有村民们打造的康养产业。
油茶吐新、香椿抽芽、南竹出笋的季节,我们从大土(小地名)出发,沿桐油古道下唐崖河谷,乘船经朝阳寺水库,到龙家垭口(小地名)上岸特工教师,耗时7小时,实现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徒步旅行。
沧海桑田古道坚
从大土到唐崖河谷的道路,全部是民国时期铺就的石板路。为我们当向导的桐子园村干部丁传刚称这条石板路为“桐油古道”杨洁箎。

▲桐油古道
上世纪80年代之前,桐子园村曾大量种植桐子树,生产的优质桐油枭中雄,经唐崖河、乌江张本天杰,运往重庆,销往全国各地。
这条桐油古道,就是桐子园村的先辈们油价哥,为把桐油运到唐崖河谷装船而铺就的,虽经百年风雨,石板路仍坚固如初,直达河谷,大约一公里的石板路,我们脚上未沾一丁点儿泥土。
随着时代的发展,桐油的用途不断减少,桐子园村的桐子树也越来越少了。村民丁德敏告诉我们,包产到户之前,村里漫山遍野都是桐子树,大的有水桶粗,一棵桐子树可打下几十公斤桐子。
现在,村里着手调整产业结构,昔日的桐子树已被油茶树代替。据村支书叶长高介绍弟子规手抄报,2013年至今,桐子园村已发展油茶1500亩,今年还准备发展500亩。再过三五年,桐子园村的油茶树将成片成荫成景。这样,一方面,村民可以采收油茶籽致富;另一方面,四季常青、冬季开花的油茶树,将成为桐子园村的一大景观,为村里发展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古朴的村庄
沿桐油古道而下,依次经过退耕还林基地、灌木林和原始次生林,其间荒芜的屋基、孤寂的坟茔和沧桑的庙宇遗址,传递出古道昔日的繁华信息索拉里斯星。
森林深处不时传来布谷鸟、竹鸡、画眉清脆的叫声,还有牛铃的叮当声和啄木鸟的梆梆声,我们仿佛在大自然的协奏曲中穿行。
当我们下到河谷,来到三面环水、一面绝壁的宇寨风景点时,丁传刚带我们钻进密林大明1639,寻找庙宇遗址。果然,在离宇寨不到50米的密林深处,有一块100平方米左右的平地,平地四周用石头砌成的屋基上长满苔藓。宇寨或许就是因这座庙宇而得名的吧。
我们在宇寨附近休息的时候,遇到一位采山货的邻村村民,他刚进山不久,就找到了一株兔耳兰。丁传刚说,桐油古道两边的森林中,春兰、春剑、惠兰、兔耳兰等兰草到处都是,城里人视为珍宝的兰草,在这里是村里牛羊的美食,人们根本不当一回事。

▲阳鹊菌
说话间,熟悉本地环境的丁传刚发现附近的草丛中吴思潇,冒出几朵鲜嫩的阳鹊菌。这可是稀罕的山珍,在村里也能卖到每公斤80元的好价钱。
人去洞空古迹存
下到唐崖河谷,丁传刚打电话叫来了船工覃子江。覃子江驾驶机动船,载着我们顺唐崖河而下。这一段的唐崖河河面,因朝阳寺水库蓄水,平坦而宽阔。两岸青山倒映在河面形成的镜像,构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

▲唐崖河风光
我们乘船观赏宇寨全貌后,依次经过鲢鱼泉、三眼灶、柜子崖、丁家洞等景点凉宫春日的忧郁下载。唐崖河两岸悬崖上,挂着不少形状各异的钟乳石,有的似野猪捕食,有的像鳄鱼入江,有的如老鹰翱翔,一个个栩栩如生。

▲像不像野猪?
我们在三眼灶下船,砍荆棘,攀悬崖,小心翼翼登上三眼灶景点。
三眼灶是一个位于桐子园村对面半山腰绝壁上的山洞,属朝阳寺镇管辖。行前,据桐子园村老一辈的人介绍,山洞内有三口古人用于熬硝的灶,因而叫它三眼灶。
刚到洞口,我们就发现了两口完整的用土石砌成的灶台。这两口灶的灶膛、灶口都没有烟熏的痕迹,完全是建成后没有使用过的样子。灶的主人把灶砌好后发生了什么,不禁让人心生疑惑。

▲熬硝灶台
不是说三眼灶吗,怎么只有两口灶?带着疑问,我们往洞内前行大约10米,果然还有一口灶。这口灶使用过的痕迹十分明显,灶膛、灶口都被烟熏得黑黢黢的。灶的附近,有熬硝池,还有几个供人坐卧的土墩。洞内钟乳石众多,形状各异。张兆艺因出发前没有带电筒、绳索等工具,我们便没有往洞穴深处探索。
正准备出洞,眼尖的丁传刚发现洞顶的一块钟乳石上,雕刻着三个蓝色的正楷字——玉柱洞。

▲玉柱洞石刻
原来,三眼灶应该叫“玉柱洞”。想想古人将此洞命名为“玉柱洞”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洞内许多白色钟乳石上有一层淡淡的翡翠蓝,一大挂翡翠色的钟乳石从洞顶一直延伸到地面,仿佛一根镌刻着各种图案的顶天立地的玉柱。
关于鲢鱼泉、柜子崖、丁家洞等景点,都有各种各样神奇的故事。比如鲢鱼泉,下大雨的时候,山洪暴发,就会从洞内涌出大小不一的鲢鱼,人们在洞口支起“箭船”倾城太子妃,一天可得到几十公斤、上百斤鲢鱼。
“箭船”是桐子园村人的独特发明,就是用篾编成形状和大小都似扁舟的渔具,架设在鲢鱼泉等出水洞洞口,从洞内出来的鱼进入“箭船”,动弹不得,乖乖成为村民的美食。桐子园村一组老党员丁茂树告诉我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曜转生,他当生产队长的时候,就常常带领社员到鲢鱼泉用“箭船”接鱼,度过了不少饥荒的日子。
在丁家洞下方也有这样的出水洞,当地人称之为丁家泉,一遇下雨涨水,洞内也会涌出各种各样的鱼来。丁德敏回忆,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他们还曾用“箭船”捕到过十几公斤重的鲤鱼。
略有遗憾的是,朝阳寺水库蓄水后,鲢鱼泉、丁家泉都被淹没在水面之下,“箭船”接鱼的景象再也见不到了。不过,这些地方现在已成为垂钓的理想场所。一到周末,来这里钓鱼的人络绎不绝,垂钓高手钓到十几公斤重的鱼也是常事。村民陶顺清闲暇时常常下河钓鱼,从来没有空手而归。

▲蓄水后的唐崖河
丁家洞,因清朝末期邻村丁姓人家为躲避战乱,在洞内建房居住而得名。丁德敏告诉我们,这家人不知什么时候已搬回原籍,洞内的房屋,上世纪60年代被拆除,用于修建大队保管室。丁德敏参加过大队保管室的修建,他说,丁家洞的房屋是5柱木质结构,因为建在洞内,房顶不用盖瓦,所以5根柱头都是一样长,其他建筑样式都和土家吊脚楼一模一样。现在,洞内用于舂米的碓窝、洞口用于防御的垛口,都保持着原样。
丁家洞内还有一个小洞,人猫着身子能进,但传说里面藏着巨毒五步蛇,所以,丁姓人家搬回原籍后的百多年间,还没有人敢进去过。
猕猴作伴累也欢
我们在龙家垭口告别覃子江,登岸后沿着崎岖的山路返回住地。
途中,我们捡来干枯的树枝,在一块平地上烧火,烤食我们携带的糍粑,慰劳辘辘饥肠。期间,附近森林里传来猕猴的叫声。或许,它们发现了我们,认为我们侵犯了它们的领地。
丁传刚告诉我们玄苑吧,他们以前在唐崖河两岸采山货的时候,经常遭遇成群结队的猕猴。有一次,他正生火做饭,附近的几只猕猴盯着他,一面发出尖厉的叫声柳逸璟,一面把树枝摇得簌簌直响。
说起猕猴,居住在唐崖河边的桐子园村村民对它们是又可气又可笑。可气的是,秋天农作物成熟的时候,猴儿们一批接一批地来偷食庄稼,白天撵了晚上来,今天撵了明天来,防不胜防;可笑的是,这些精灵动作、表现十分可爱,人们根本舍不得伤害它们。
我们很快吃完简易午餐,直到我们将火灭尽,猕猴的叫声才逐渐停下来,这说明它们离我们很近,只是它们躲在隐避处,我们看不见。

▲七叶一枝花
我们继续赶路。这段路因年久失修,长满荆棘,加上坡度大,累得我们气喘吁吁,但这正是徒步旅游的最佳线路。一路上,我们还发现了几株七叶一枝花,这可是名贵中草药。
丁传刚说,这片森林可是一块宝地,天麻、灵芝、香菌、木耳,都藏在里面。
大约一个半小时,我们终于登上龙家垭口。居住在此的丁茂沛等村民热情接待我们,并和我们讨论桐子园村旅游产业发展。
从大土下河,走百年古道;从宇寨乘船,赏峡谷风光;攀悬崖峭壁,踏古人足迹;登龙家垭口,与猕猴相遇。
有这样一条上乘的徒步旅游线路,是桐子园村人的福气。丁茂沛说,欢迎游客们来桐子园徒步,他一定会用土家腊肉、唐崖河土鱼、乡间野菜款待大家。
记者手记
桐子园村是我州重点贫困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水、电、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都得到极大改观,勤劳的桐子园村村民抓住精准扶贫的机遇,不等不靠,奋发图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并准备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着力发展以休闲、康养为主的旅游产业,2017年,该村将整体脱贫。作为桐子园村整体脱贫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王德培,我们对桐子园村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
记者 刘慎宏 王正 牟方富
来源: 恩施日报恩施发布

返回咸丰在线微信话框,输入以下关键字获得对应服务
咸丰|首页|电话|工作|招聘|今日关注|二手房|爆料|论坛|贴吧|美女|帅哥 | 萌宝
咸丰县最值得关注的新媒体平台
咸丰在线,集咸丰在线门户站、手机wap门户、app城市通客户端、微信公众平台于一体;多终端同步发布!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手机版,查看更多信息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