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国家大剧院介绍【老井】北渠游记-灵渠驿站

发布时间: 2020-04-27 浏览: 252

【老井】北渠游记-灵渠驿站


  灵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境内。 最早记载灵渠的文献是《淮南子》和《史记》里面没有命名,只一个‘渠’字,《汉书》始称之为‘离水’。灵渠历代均有修建,唐代取名为‘灵渠’,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为“秦凿渠”。
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命史禄于秦始皇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公元前214~219年)修建。沟通湘漓二水土茯苓煲鸡,联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长36.4公里。【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
灵渠主要设施是在湘江中以长方形条石料石叠砌成铧嘴状,为分水工程,后接左右延伸的人字形大小天平,把湘江水分成南北二渠,分别注入漓江和湘江,就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说。
灵渠是古时水上运输的重要航道金韩美。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2017年8月22日下午4点金凯瑞三人组,我和灵渠申遗办陈兴华组长、湘漓镇副镇长张建华、湘漓镇文化站站长李越林、兴安电视台记者候呈志,坐上打渔村村民杨家两兄弟的鸟排,一行7人共同考察北渠,我们从北陡乘坐鸟排沿河而下对北渠进行调研。北渠——是灵渠古时水上运输的重要航道,北渠的作用是使其船只不经过拦河大坝就能平稳地南来北往,它与南渠相通,组构成一个功能完善、不可分割的工程体系,积水上运输、农田灌溉、保水泻洪于一体的水利工程百乐门喜宴。
北渠从大小天平的尾部北陡起,往北迂回于平原沃野间,全长3.25公里,宽10米~15米,水深0.35米~1.58米,经打渔村、花桥至水泊村归湘江故道入湘江,北陡囗渠底高为211.8米,渠尾为湘江汇合口,渠底高为206.31米,水面落差6.72米,渠道平均坡降1.7%°,正常引水流量每秒1.5立方米。北渠中段人工开挖了2个连续“S”型渠段,以降低渠道比降;第一个S形渠段从观音阁到花桥村;第二个S形渠道从花桥村到洲子上村附近。除北陡口至竹枝堰0.213千米长一段为填方渠道外,其余均为开挖的渠道。北渠经过的地方,地面仅高于渠水面0.5米~1.5米,沿途均为冲积的亚黏土和砂卵石,未见基石出露。北陡为北渠之首,唐宝历元年(825年)李渤建,1715年陈元龙重建,后来原陡门全毁。1968年附近生产队在渠口筑坝拦渠造田,渠道遭破坏。1975年县文化馆在原渠下游重建北陡。两岸导墙和海底均用条石砌筑,陡宽10米,水深1.58米,渠底高211.8米。 湾陡又叫湾桥陡,位处观音阁南,距北陡0.27千米天天饮食面食,1715年陈元龙重建。 晒禾陡位于打渔村后,距北陡0.95千米,1715年陈元龙重建。何家陡位处花桥村旁,距北陡1.46千米,1715年陈元龙重建香肠舞。陡堤石基保存完好,但原陡现已改建为公路桥墩。半边陡位于湘江会合处上游0.57千米,距北陡2.68千米,渠底高210.6米,水深0.45米。半边陡在北渠的陡门中只有半个陡,这在灵渠陡门中是独特罕见的。1834年道光《兴安县志》所附《陡河图》有记载。
  据史料记载:明崇祯十年(1637年),徐霞客于四月十九日至二十三日游灵渠,记叙灵渠北渠观音阁桥、观音阁竹枝堰、竹枝堰桥等,并记录三里桥沿河航运盛况。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考察了灵渠上游。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考察了湘江发源地海阳山。明代著名地理旅游学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兴安县游记中,对兴安各乡著名的古迹景点、人文风情有详细的记录。
陡门又称斗门,历代都有修建。灵渠陡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运闸门。北渠设计精确合理,陡门和堰坝石块凿叠块块紧密相扣流浪兄弟,陡两旁打凿有石槽,槽的作用是塞陡,【塞陡工具由陡杠、杩槎(俗称马脚)、水拼、陡簟(陡杆包括:面杆、底杆、小陡杆,均由粗木棒做成;杩槎:由3条木棒做成的三角架;水拼:竹篾编成的竹垫;陡簟:竹席)等组成。关陡时先将小陡杆的下端插入陡门一侧海漫的石孔内,上端倾斜地嵌入陡门另一侧石墩的槽口中;再以底杆的一端置于墩台的鱼嘴上,另一端架在小陡杠下端,再架上面杆,接着将杩槎置于陡杆上,再铺上水拼、陡簟,就堵塞了陡门。水位增高过船时,将小陡杠敲打出槽口,堵陡之物即借水的冲击力自然打开,故在灵渠各陡门中蓄水行船、浮舟过岭,成为古代水上运输中的一大奇观。南渠北渠的陡门、堰坝、古桥均打凿有牛鼻孔,可拴紧过往的货船和鸟排。
北渠自北陡口起,往北迂回于平畴沃野间,远眺群山环绕,近看渠水清澈、水草摇曳、垂柳依依,沿途自然美景与田园风光相依成景,渠畔水柳成林,两岸景色秀美,令人陶醉白色陷阱。
乘坐鸟排顺流而下,竹篙如蜻蜓点水,在北渠的秀水古韵中畅游,我们心情无比激动,作为兴安人为有这么丰工伟绩的古水利工程感到自豪。
陈兴华说:“80年代,县里在打渔村竹枝堰前面修建了旅游码头,游人在此汇集可现场观赏当年陡门过船的场景,这个码头由于诸多原因,一直没有使用,这次灵渠申遗,这个码头有可能被恢复使用。”
根据鱼孟威《桂州重修灵渠记》,李渤来灵渠时,‘见陡防尽坏’判断,他是奉命修复并完善陡门来的,可能之前已有陡门,有的说是马援创建,水利部专家郑连第教授说,也许秦代就建有陡门,只是没有那么完备罢了。
兴安县灵渠申遗办刘建新和陈兴华对灵渠陡门反复考证推敲,陡门应在唐代以前就有了。



  北渠第二陡湾陡对面有个洲子,洲上原建有观音阁,当年曾供奉观音菩萨,观音阁兴安人俗称观音庙。观音阁附近有座水碾房,水碾房内有水磨, 水磨是利用水的冲击力带来的动力,来碾米和碾磨各类农作物。观音阁下有座观音桥,从这些古迹建造的痕迹遗址来看,灵渠充满历史文化,北渠极具实用价值,北渠在历代的修建中日曜转生,后人又在北渠沿途中修建了寺庙供人们烧香拜佛,北渠融合了佛教祭祀礼拜的特点,北渠汇聚了更多的人文情杯。
历代都有文人骚客对兴安灵渠的赞咏。宫宝田
兴安渠
明 解縉
石渠南北引湘漓,
分水塘深下作堤。
若是秦人多二纪,
锦帆直是到天涯。
分水塘
明 鲁铎
一道源泉却两支,
右为湘水左为漓。
谁知万里分流去,
到海还应有会时。
出陡河过兴安县
清 苏宗经
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
径缘桥底入,舟向市中穿。
桨脚挥波易绮户春,篷窗买酒便。
水程今转顺,翘首望前川。


68岁的杨世有和我是老表,他撑着鸟排在后面,我坐在鸟排上,跟随拍了不少好片。杨世有对我说:“老表,前几年北渠重修好了之后,我还没来过,国家大剧院介绍今天一起来调研,撑排顺水而下轻松很多,逆水撑排回家就要多花力气和时间,年轻时撑鸟排去唐市、界首打渔,风里来雨里去也不觉得累,现年纪大了,力气不如从前啦!老表,我们要下竹枝堰了,你们下排走走路吧!” 排过竹枝堰,我们走路来到马路桥下的码头等鸟排,电视台候记者有釆访任务先走了。杨家兄弟撑着鸟排来到码头,我们坐上鸟排继续沿北渠调研。鸟排顺流而下,过桥后不久见到晒禾陡,过晒禾陡来到花桥,排过花桥杨世有说:“老表,我有点累了,我们抽口烟休息下,等会我坐在排上撑鸟排,今天做这事很有意义,我这么大的年龄,哈哈,还能和你们为兴安文化做这个事,值得!”杨世有从小在水里长大,多年的撑排经验和技艺,我坐在鸟排上感到平稳轻快。



排到花桥村,杨世有对我说:“老表,花桥是座三拱青石桥,从远处看像朵莲花,是兴安最美的一座古桥,桥旁原有甲石三对,后被拆去修建渡头江桥,我小时候没事,每到大热天常从打渔村走到花桥去玩耍透凉,很多的小伙伴都喜欢从桥上跳进河里去游泳,花桥村里的人吃过晚饭没事都会在花桥上聊天,我小时候常去听老人们讲故事。花桥村和水泊村以前各有牌坊一座,花桥由于年久失修,只得拆下来重建,重建的花桥下移了千多米情迷夜中环,50年代搞运动“放卫星”那年,花桥被人用炸药炸了三次才炸倒,被拆去修路架桥,可惜啊可惜,现在桥和甲石、牌坊都看不到了。以前北渠每天都有湖南人运货的货船来返,货船两头放货,中间有斗蓬,他们吃住都在船上,多的时候每天都有十来架货船在北渠上运输往返比奇中文网。” 从杨世有的口叙中可得知,北渠当时的水上运输是十分繁忙的。





在这次北渠考察调研中,我们还对灵渠拉纤进行了调研。长长纤绳、深深印痕、漫漫险滩,纤夫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拉纤,坚硬的墓碑上留下深深的纤印,那一道道深深的岁月纤痕,是当年无数纤夫们艰辛的劳作见证,它是灵渠水上运输史上的历史见证。据考证,洲河村是北渠的入口,是进入灵渠水运码头的第一要道。当年水上运输鼎盛之时,拉纤的纤夫有二十多人到三十人,他们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紧握纤绳、用坚强的身躯和有力的双肩扛拉着沉重的货船,有的在岸上拉纤、有的在水里拉纤,纤夫们光着膀子的汗水伴着拉纤的节奏杜燕歌,口里呐喊着纤夫调,灵渠是为拉纤水运史上的见证,这是灵渠水运史上一首高昂而悲壮的凯歌。经实地测量,洲河村纤绳古墓旁的引水灌溉洲河村桥,桥长19米、宽85厘米、高2米5,桥墩长2米4、宽1米2科学怪狗,桥为犁水桥墩,作用是桥墩迎水两边分,在涨大水时减少水的冲击力,便于排洪。

夕阳夕照,排过水泊村不久已近黄昏,前有一桥,鸟排无法行驶,此次北渠之行结束。杨家两兄弟撑鸟排回打渔村,我们几个人去街上买菜庆贺这次北渠之游。 菜煮好,天已黑邵思涵,我们等好久杨家兄弟还没来,打电话问杨世有还没回家亲亲茉莉花,我和李站长开车沿北渠去打渔村寻人,杨世有没找到,电话一直打个不停,我们心里都很着急…… 杨世有终于到家了雨女哪里多,我们的心才放了下来。第二天早上杨世有打电话给我说:“老表,昨天撑鸟排回打渔村,我掉进水里两次,回家睡了一觉,呵呵,昨晚没陪你搞几杯,我们下次再喝吧!”我说:“好的老表,安全最好,下次再喝个够吧!”这次北渠调研很有意义,加深了我们对灵渠文化更深的了解。谨以此文对杨家两兄弟致以崇高的敬礼。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