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娑罗子【老酒泉记忆】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麻绳街,多少人还记得!-嘉酒生活圈

发布时间: 2020-05-05 浏览: 262

【老酒泉记忆】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麻绳街,多少人还记得!-嘉酒生活圈

请点击上面免费关注...
一座城市的记忆,往往承载在老建筑里。
鼓楼,是酒泉城的地标性建筑阳光体育之歌。时过境迁,风云变幻,一代代的人离开了,它却依旧巍然挺立在老城区的中心位置,见证着这里曾发生过的事,来过的人周展翅。



鼓楼原为东晋时酒泉郡福禄城东门楼,公元346年,前凉政权酒泉郡太守谢艾主持重修酒泉城(时称福禄县城)东城门。也叫“谯城”,即为守城戎卒打更巡逻、报时、防寇报警的地方娑罗子。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整修城楼,砖包鼓楼台基。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齐慧娟鼓楼毁于兵火。现存的鼓楼,是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重修的。
上世纪70年代的鼓楼(田卫摄)
鼓楼初建时的模样已无法考证,最早的一张鼓楼的照片是1910年英国记者莫里循所拍摄神之禁典。照片中,鼓楼四周街道狭窄,但店铺林立,马车、行人川流不息,可窥见当时酒泉郡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的热闹和繁华。

2016年的鼓楼(杨阳摄)

维修复原前的晋城门(黄晓虎提供)
今日的晋城门(张花)
酒泉古城门又叫福禄门,市民习惯称其晋城门,原为东晋时酒泉郡福禄城之南门,距今1600多年,是目前有史可查的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城门。古门高6.7米、宽9.75米大唐寻芳,门洞高4.8米、宽4.2米,由青砖平砌,还能看出唐朝、明朝时期的修补痕迹。一道巷又一道巷!!!

二道巷民居
尚武街民居

官井巷民居

尚武街民居

民主街民居

二道巷
这些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但这些老房子存在的时间却很久了,有些房屋是民国时修建的,还有一部分是晚清遗留下来的。最为集中的在官井巷、共和街、人民街、民主街、头道巷、二道、三道巷这一片区。
以前和老人们聊天的时候,每次老人说“三道巷”时,我都会紧问:“三道巷在哪儿?”
其实啊,三道巷就在邮电街的后半段。
邮电街和共和街十字1999年拍摄
邮电街(三道巷)2000年拍摄
现在,人们常认为邮电街是指从东大街开始向北一直到东环北路的这条街,但是在明清乃至民国时期,邮电街是指从东大街向北通往共和街的这一段何莉秀,在这儿有一个小十字。十字东北角有一个水站,东南角是一座粮站。顺着这个十字再往北走,就不叫邮电街了,而是叫做三道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把从东大街往北开始到北环东路的这条路(邮电街和三道巷)统称为邮电街了。
上世纪70年代的酒泉城,每到冬天,人们都会面临一个冬天取暖的问题。当时所有的平房住户都没有暖气,所以每户人家都会在室内架起铁皮炉子,一边做饭一边取暖王习三。
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凭票购买,煤块也不例外。我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即将来临之时,父亲都会拉着借来的架子车,拿着凭户口本领取的煤票去东关煤场买煤。当时供应有煤块和煤末两种,煤块价格高一些朴宝蓝,煤末就需要拉回家自己加工做成煤块才能使用。

每到秋天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己的院中和(音读“活”)煤,一是秋天气温高,干活不冷,煤块经过太阳充分的照晒能干透,生起火来不会冒烟;二是趁冬天还没来临早早储存煤块以供整个冬天使用。
一般在和煤的头一天就将煤末围成一个圆圈,在煤圈内加入一种叫“煤土”的东西,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搞懂为什么要往里加煤土,再注入水将煤土和煤末进行浸泡。等到第二天修罗君子,全家老少齐上阵,将煤末和煤土混合在一起翻搅,一般要翻搅三遍才会将煤末和煤土搅拌均匀。将搅拌均匀的煤堆成像山一样的形状就可以休息一会儿了,紧接着就会开始制作煤块的过程绝傲孤烟。

煤块的制作需要两个人紧密配合。一个人在晾晒的地方撒上烧过的煤屑或者锯末初雪钢琴谱,上面放好煤块模子,另一个人将混合均匀的煤用铁锨端卸到煤块模子里雷打雪,前者马上用工具将模子里的煤推盖平整,再轻轻的拿起模子进行下一块的制作,直至全部制作完毕。第二天,将煤块轻轻扶起,相互靠立,以便加速煤块的干透。等全部的煤块都干透了,就可以立在墙角供整个冬天的使用了。

尚武街38号院落(1998年摄)
城市和人一样江天佑,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青年到成熟——这个丰富、多磨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地存留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城市最大的物质性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名人故居等等。地名也是一种遗产。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座城市独有的个性和身份xinl。


麻绳街(邮电街)
酒泉城从明朝洪武年间扩展东半城后就成为西北边陲的重镇,城内有四条大街,八个十字路口,十八条小街和三十多条小巷。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扩展,有些小街和小巷的名称变了,而有些则彻底从酒泉城中消失了。
邮电街最早叫“营仓街”,因十字路口有几家麻绳铺,这个十字路口就被人们叫成“麻绳街十字”,向北的那条街就改名为“北麻绳街”。民国时期,在这条街上设置了邮政电信局,遂更名为邮电街。
【注: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加入酒泉老乡群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