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多巴胺的作用【网友看黄山】从“登黄山天下无山”到“黄山归来不看岳”-中国黄山

发布时间: 2020-09-14 浏览: 186

【网友看黄山】从“登黄山天下无山”到“黄山归来不看岳”-中国黄山邢利斌


从“登黄山天下无山”到“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经典广告语出处新探
如果要问:黄山最著名的广告语是哪条?那么,非这两句莫属:“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这是哪位名家的诗句呢?
答曰:这不是诗。
那又是谁说的呢?
徐霞客。
在很多写黄山的文章里,我们看到作者引用这两句话,都说是徐霞客说的。
比如散文《黄山小记》,其结尾写道:“旅行家徐霞客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阅历不深,只略能领会他豪迈的总评。”此文首发于1957年12月《安徽画报》,1959年5月修改后作安徽《黄山》画册代序,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文集《前线的颂歌》,后被选入大学、中学语文教材。作者菡子为著名女作家,曾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安徽省政协委员。
但查找徐霞客的所有文章,都没有这两句。
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说徐霞客讲过一句话:“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似乎有那么一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思。然而,我们查阅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同样没有找到“登黄山,天下无山”的原话,更没有“五岳归来不看山”的影子。
于是,又有人说这是当地为了宣传需要瞎编的。
真是瞎编的吗?
清康熙十八年(1679)撰成的《黄山志定本》“徐弘祖”条目,记载了徐霞客(1587—1641)的旅游、著述情况。其中有这么一段话:“世人问(徐霞客)游历四海山川,何处最奇,答曰: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而后天下无山,观止矣!”
有人将“徐弘祖”条目内容与钱谦益的《徐霞客传》比较,发现前者大多源于后者,但文字出入甚大。如果后者记载正确的话,前者十处有八处错误吴兴杂诗。顺便说一下,有的文章转引这段话时,把问者“世人”说成是钱谦益,不知其所本。
据此,我们似乎找到了“登黄山,天下无山”的原始出处。
又是瞎说。有人认为这是编撰者闵麟嗣自说自话,徐霞客本人的著作中没有这么说过。
这个理由肯定是站不住脚的魔游纪。比如关于“推敲”的典故,我们没有在韩愈和贾岛本人的著作中看到过,也没有在其他唐人的著作中记录,最初记载于后蜀学者何光远的《鉴戒录》,一直流传至今,也不见有人怀疑其真伪偶滴歌神。
闵麟嗣何许人也?闵麟嗣(1628—1704),字宾连,号橄庵,徽州岩寺镇(今安徽歙县)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旅行家。闵氏喜欢游历吟咏,走遍中国深职院校内网,每到一地,均有纪游诗。其编撰《黄山志定本》八卷,集历代黄山志书之大成,以体例精当、搜罗宏富完备著称。屈大均有《莲花峰篇赠闵宾连》,对其人品和诗文十分推崇。再说钱谦益。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盟主之一。钱氏曾作《徐霞客传》,记述徐霞客游历黄山情况;有感于徐氏对黄山的赞美,又亲游黄山,写下《黄山游记》九篇。鉴于闵氏生活时代与徐、钱相去不远,且编撰认真细致,其记录徐霞客的话应该是可信的。
这么说来,所谓“登黄山,天下无山”云云,可以确定是徐霞客所说无疑了。不过,有人又找到了比《黄山志定本》更早的一部书。康熙六年(1667),高僧弘眉用时三年,编纂《黄山志》十卷。该书序言有云:“环徽皆山也,有黄山而徽无山,有徽之黄山而天下无山,何也?观止矣!”有人据此推测,《黄山志定本》的编者看到《黄山志》序言这段记述,为了神化徐霞客、抬高黄山,故而伪托徐霞客说出“登黄山,天下无山”的话。
对此,笔者认为存在这种伪托的可能性。不过,我们不妨看看闵麟嗣的同时代人,是否相信《黄山志定本》所载徐霞客“登黄山,天下无山”的话。何超雄
清人笔记《寄园寄所寄》,作者赵吉士(1628—1706),字天羽,又字渐岸,号恒夫,原籍安徽休宁,后入籍钱塘(今杭州)陵水酸粉。该书系赵氏从前人笔记小说、稗史方志中搜罗素材,辑录古代奇闻异事,并附以本人平生见闻徐闻天气预报。其第三卷“倚杖寄”主要搜罗山川名胜之游记、诗词。该卷附录了作者本人一大组怀念黄山的七律,分别为《怀黄诗》《再怀黄叠韵》《三怀黄》《四怀黄叠韵》,每小组各四首,均押同韵。
赵吉士的这组七律,最让我惊喜的是《三怀黄》之第二首。诗云:“绣岭红泉隔世尘,何须远慕颖阳真。天都石室高千仞,帝子仙踪止一人。海内无山观已止,空中布海志方伸。双溪齿齿传曹阮,咫尺烟波独茧纶。”“海内”一句下有注云:“徐霞客游历遍天下,对人云:‘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空中”一句下亦有注云:“予游黄山,见佛光而未见铺海,柳宗元(此误,应为韩愈——引者注)有‘吾闻九疑好,夙志今欲伸’之句,予又何时得伸此志也。”故可确定这是作者自注无疑。由此可证,赵吉士是相信徐霞客说过“登黄山,天下无山”的。那他是从何处得知呢?比较闵、赵两人,系同年而生,前后两年而卒,由此可推赵氏极有可能从闵氏的《黄山志定本》书中得知。既然闵麟嗣的同时代人都相信徐霞客说过“登黄山,天下无山”,我们今人姑且从之亦无不可。

至此,我们基本搞清楚了“登黄山,天下无山”的出处。接下来,我们要问:这两句话又是如何演化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呢?
将黄山和五岳相比的情况,在徐霞客同一或稍后时代的诗文中屡有出现。如明万历年间书法家黄克谦《天海》诗有云:“五岳由来擅名胜,不如此地有黄山。”清初文学家施闰章(1619—1683)在《黄山游记》中也认为黄山“一峰足名一岳”。
不过,这两句话的成型,还要更晚出。
清末民初歙县人汪律本(1867—1931),字鞠卣,号巨游,晚号旧游(一说“旧游”为其字),工诗词,兼擅绘事。汪氏在光绪年间随父亲汪宗沂游览黄山,从游诗作附于其父诗集《黄海前游集》;民国年间又携子再游黄山,所得诗作结集为《黄海后游集》。其侄儿汪采白,是新安画派著名画家,一生五游黄山,有《黄海卧游集》。可以说,汪氏一家三代都对黄山情有独钟,与黄山结下了极深的情缘。
在汪律本的《黄山杂记》和歙人许承尧的《歙事闲谭》中,都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朽木充栋梁。
汪律本早年在黄山文殊院遇见一个峨眉僧人,自述云游十余年,中国名山十之八九都到过,对黄山最是叹为观止。当时汪氏见识不广,不相信僧人所言,就举出所知山名来诘问他,得到的回答都是不如黄山。汪氏问那五岳如何,僧人笑答:“高深则有之,殊未足语神奇。”他肯定华山等名山有特异之处,认为在某方面可与黄山一拼,“而谓能全体凌驾,则无有也”。回想起以前僧人所言,汪氏不禁发出感慨:“余今亦倦游矣郡王府游泳馆。足迹西北限太行山脉,南至粤秀白云,东仅及远眺富士,不可谓远。然遇山水佳处,辄私忖曰:‘是何不能如吾黄山耶?昔人谓五岳归来不看山,余谓游过黄山不看岳。’善哉!善哉!峨眉僧未打诳语。”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汪氏所谓“昔人谓五岳归来不看山,余谓游过黄山不看岳”,并非无来由地狂夸乱赞,而是在亲耳听过不打诳语的出家人对黄山的评价,并且亲身游览四海名山之后才有感而发的。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这句话非常接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故有人认为此广告金句的版权应归于汪氏。

且慢。
请大家注意前一句的“昔人谓”。这说明“五岳归来不看山”并非汪氏原创,而是转述。究竟前人是谁呢?
不知道。大概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一句俗语。
在以前,我就是这么想的。在所有谈到此金句的文章中,我没有看到有谁再进一步探究下去。
在梁章钜编著的《楹联丛话全编》中,我有了新发现。
在该书“楹联四话”中的“厅宇·酬赠”一节,记载了清人桑调元的一副对联:“杭州桑弢甫水部(疑为‘工部’之误——引者注)调元遍游五岳而归,自题联于厅事云:‘六经读彻方持笔,五岳归来不看山。’”
天哪,下联竟然是:五岳归来不看山,五岳归来不看山,五岳归来不看山!
桑调元(1695—1771),字伊佐,一字弢甫,自号独往生、五岳诗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钦赐进士,授工部屯田司主事,后引疾归田,历主九江濂溪、嘉兴鸳湖、滦源书院讲席,著有《五岳诗集》二十卷等。桑氏清正自守,曾弃官作五岳之游。这副对联,可谓作者治学、观游的经验之谈。作为一名治学严谨的学者,一名亲身遍游五岳的游客多巴胺的作用,桑调元如果没有足够的底气伟大的辩论家,是断不敢写出这样的对联挂在自家门口的。
在清代医家陆以湉(1802—1865)所撰《冷庐杂识》一书中,亦载有此联。只不过,对联题写的处所是“书室”(书房),而非“厅事”(此应指桑氏私宅堂屋),“读彻”为“读罢”。但对联的作者和下联文字与梁氏所载完全一样。
看来,汪律本所谓的“昔人”,很有可能就是指桑调元。
不过,对联有一种特别的类别叫集句联,就是把别人现成的句子照搬或稍作改动,重新组合而成。因此,我们也可以怀疑,桑调元联中“五岳归来不看山”的原创或许另有其人。
继续查找,我没有发现更早的出处,所以不敢妄下断语。不过在桑调元之前,出现过“六经”“五岳”对举的诗句。如明人唐顺之《答朱刑部士南见寄》:“六经脚注吾焉敢,五岳行踪或可如。”明人倪元璐《郊游》:“六经闲跳跃,五岳大遭逢。”这些诗句,和那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名言,有可能激发了桑氏撰联的灵感。
如此说来,要论版权归属,在没有找到更早出处的情况下,我们不妨把“五岳归来不看山”归于桑调元,把与“游过黄山不看岳”极其相似的“黄山归来不看岳”算在汪律本头上。至于后来究竟是谁第一个说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那就有待更多发现了。自然,版权也应该有他一份。
综上所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经典广告语,从萌芽、演化、定型、叫响经历了三四百年,期间多人参与了创作,作出了贡献。其创作者名单,至少应该列上桑调元、汪律本的名字;至于贡献者,徐霞客、弘眉、闵麟嗣等人也不应被忘记。有人说这一金句是汪律本在徐霞客“登黄山,天下无山”的基础上“归纳引申”而成,似乎跳跃过大,抹杀了其他人的功劳。
参考文献
1、庄月江《质疑“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安徽民进》2009年第1期,收入《徐霞客研究(第18辑)》
2、孙水明《徐霞客与“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之由来》爱哭小嫁娘,《旅游·生活》2014年第3期
3、贵人驿马多升擢《<黄山志定本>“徐弘祖”条目商榷》,新浪博客2012年5月30日
编辑:汪钰
作者:曾小云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文联(瑞金文学艺术院)
联系电话:13576651312
图片:历届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