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友邦旺旺群发【绿小博文】琐记拾忆-有温度的教育叙事-常熟市绿地实验小学

发布时间: 2020-11-03 浏览: 351

【绿小博文】琐记拾忆|有温度的教育叙事-常熟市绿地实验小学

友邦旺旺群发
把自己或他人教学中的零星片光捕捉住,并尝试记录下来,你会发现写作的内容是丰富的,写写教育叙事也是一件轻松和有趣的事健全机斗士!
“我们三年级啦”系列随笔之

核心问题引领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教后反思
教学例1,结合例题的图示,学生很容易就能想出:2×3=6,20×3=60,20+20+20=60这样常规的三种方法。经过对比和说明,发现根据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又快又方便,做到了算理的理解。
本堂课的难点是例2的教学,用与两、三位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估计问题结果。学生在二年级的学习中有过估算的经历,比如估算得数是几十多,对例2这样的问题,一般的想法会是计算一共多少元,这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固有认识的自然反应,所以先要帮助学生调整思维方向。因此,我在设计教学引入例题时,直接说明有一些问题不需要直接算出结果,用估算的方法就可以。出示例题后,我先让学生讨论交流。这时学生就想到了用乘法列出算式4×48,引导学生思考要不要算出准确得数,为什么?让学生感受只要估算一下:大概要多少钱?引发学生可以算出大概结果的思考,通过交流产生估算的需求,并且发现自己还不会算4×48,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看看这道算式”,思考、讨论“怎样估算”就能知道200元够不够,在小组里讨论,把学生引上估算的轨道。
在“试一试”中,我让学生根据例2的学习经验尝试自己解决,大部分学生都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关于估算的解题格式,我并没有沿用书本介绍的方法,因为在二年级我们已经学习过估计,认识了“≈”,这里用估算的方法更为简单。过程如下:48×4≈200(元),200元够了。这样的话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为后续学习笔算乘法的格式做一个铺垫,在小结的时候还做了说明:以后一般做到“够不够”、“能不能”这样的问题,用估算比较简便。在练习中还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解答。
在三年级的学习中,不能再以一个个细小的问题来总领整节课,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核心问题,在这些问题中让学生深入思考,真正理解算理,感悟思想,学会方法。
从二年级进入三年级的数学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年级的变化,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方法,体会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特别是学习方法,这是和二年级截然不同的地方。所以将反思起名为“我们三年级啦”,意在慢慢让孩子们脱离老师的“搀扶”,学会独立行走,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之

借助直观 深化认识
《倍的认识》教后反思
这节课在若干年以前上过公开课,在上学期准备比赛的时候,这也是在徐主任的精心指导下设计的,所以对于教材有更为深刻的了解。本节课重点教学 “倍数关系”,倍数关系是数学里的基本数量关系。倍数关系的问题之所以能用乘、除法解答食人巨蚊,因为“倍”与“几个几”“平均分”有联系。沟通这些联系,就形成了“倍”的概念,就梳理了倍数关系。例3里安排两个内容,一是教学“倍”的概念,二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受“倍”的意义。重视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摆一摆等操作活动,直观体会“倍”的含义。利用除法优化对“倍”理解,学生初步理解了“倍”的意义,建立了“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
为了更清晰地厘清“倍数关系”友家速递,我改变了教材例题的呈现方式,只出示了:蓝花有2朵,黄花有6朵。然后要求:比比这两种花,从比较两个量出发,即比较黄花和蓝花朵数多少的基础上,引出“倍”的认识,让学生初步体会比较不同的方法,产生对两数之间倍数关系的关注。在教学“倍”之后,用圈一圈的方法告知学生这样的是一份,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这样改变了教材的介绍,使学生更易说明“倍”。边画边圈也能形象地认识“一份一份”,知道“倍”可以这样来说明。接着,增加变式练习:(1)黄花再增加2朵,现在还是蓝花的3倍吗?为什么?(2)黄花的朵数不变,蓝花再添1朵,黄花的朵数还是它的3倍吗?为什么?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体悟“倍”的本质属性。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方法算,是学习的难点。在引入求几倍的计算时,先让学生思考一种花的朵数是另一种花的几倍“都是用什么方法看出来的”,再现“每2朵圈一圈”的直观表象,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求出倍数可以怎样计算呢?要求学生结合图上的分法想一想,引导学生联系建立倍的概念的认知过程探寻算法、生成算法,这样学生理解算法、掌握算法就比较轻松。可以说本堂课通过较直观的贴图,让学生在圈一圈,说一说,画一画中很好的认识和理解了“倍”。在书写结果时,因为倍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结果的后面不要写倍。
“想想做做”中的实际问题比较多,但是学生会造成思维定式,看见“倍”就用除法做。所以,加强说理还是比较重要的,不能只满足于列出算式解答就好了。因为例题部分操作和说理比较费时间,所以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练习部分有点一带而过,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地说明过程,不利于思维的发展。之

养成解题习惯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后反思
本堂课通过复习引入,引出例题后,学生经过画小棒,都知道列乘法算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而关键在于算式的理解,因此在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进行反思:“为什么用乘法来进行计算呢?”通过画小棒实际操作。提问:怎样画,就能让人一眼看出“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3倍”。通过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让学生认识到“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3倍”就是3个5 。求柳树的棵数就是求5的3倍是多少?就是3个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5×3(3×5)=15(棵)。通过这样的由具体到抽象思考让学生初步理解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与思考的过程。然后组织学生以画一画,填一填的方式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在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类问题的共同点,从而引出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是多少的问题,并进行比较发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学模型。
学生在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数学模型后,让学生在不同的现实情境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材想想做做的第2至第5题呈现了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情境,但这些问题解决的思路是相同的,求的都是倍数关系中几倍数,都用乘法来计算。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3表示什么?5倍表示什么?让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与思维过程。这节课如果从练习的结果来看,学生似乎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都知道用乘法来计算,计算难度不大,因此正确率较高。但关注结果的同时,这节课更应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更多地去思考为什么用乘法算式来计算?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在头脑中画出图吗?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反思,在反思中促进理解。在分析题意时,要求学生找到其中的一份数,圈出来,再列式解答。虽然可能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但这样做却迫使学生一定要读题后再分析,养成读题的习惯。




by 杨丽丹老师
从知识走向思维 让学生深度参与阅读活动
这节课是听了赵喜军老师Story time板块第一课时的教学后,萌发灵感,如此来设计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从构思到呈现,一气呵成,在执教完成之后,思考仍然颇多。 一、巧设情境,激活旧知,导入语法教学上课伊始,以对话的形式导入主题 Keep our city clean,采用问答的方式复习句型,引导学生再现生活场景:What is clean/dirty? ... is clean/dirty...然后通过游戏复习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为接下来学习 Fun time 作铺垫。教师借助于 Story time 的插图,重点操练:What is clean/dirty? ... is clean/dirty...而后通过激发放飞学生的思维,创设What can we do to keep the city clean?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内化语言知识。本课是第二课时,我没有采用 Fun time 自带的游戏形式,而是通过续编 Story time,以一封信的形式引出我们城市过去的情境,现在的情境,让学生先演绎、后总结,找出规则“名词+make+名词+形容词”,再用规则在故事的情境中进行语法教学,可以说是将语法教学教得不露痕迹庞凤仪。以往很多时候,在教学语法的时候,总是直接导入,生硬而又枯燥,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这节语法课,利用故事阅读轻松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果。 二、搭建脚手架,启发思考,内化学生语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故事教学有它的情境性和整体性。教师应结合故事文本的特点魂断秦淮,巧设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匹配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本课中,我利用 PPT 呈现学校校园的图片,抛出问题“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school clean?”并且用课件呈现, 为学生搭建语言学习的支架,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也说出“We can sweep the floor/ put rubbish in the bin.”等。随后,让学生四人小组,不停地说,一人做记录,最后推选一名代表汇报。 在学生大量语言输出和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发起一份倡议,让校园里的同学人人都争当卫生小卫士。在这个环节,教师彻底放手,让学生们自己运用句型学习,真正达到语言运用的目的。 三、小组活动,巩固词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自己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杜崇烟。”小组活动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一种情感体验方式,学生能通过自己和他人的交流习得知识。在学习了句型并总结了名词+make+名词+形容词的语法规则之后,我设计了运用规则以达到巩固词句的练习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合作,解决问题。PPT 给出 Tips: 选择一幅图,同桌对话完成可得一颗星、两幅图、两颗星,以此类推。但是在最后教师加了一条,如能帮助他人,可另加一颗星。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从第一组表演两幅图,到后面的表演四幅图,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越来越自信从容地表达。这时 教 师 适 时 问 :Did you help him/Did you help each other?师评生评穿插进行,充分体现了生本教学的理念。在拓展环节,教师给出一些图片,让学生之间自由讨论,总结并运用名词+make+名词+形容词名词的用法。如此设计,不仅对对话进行了巩固,而且让学生通过表演进行体验,并感受到我们要互帮互助,情感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by 王艳老师
由你画我猜到你说我猜
前段时间玩过一个APP小游戏“你画我猜”,在限定的时间内,选择某个关键词,画出对应的事物,给联机团队中的其他游戏者猜,猜对两方都可加分。所给出的词语很有意思,有常见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食物,也有名建筑、名人等,更有抽象的专业术语。笔者以为,这个小游戏一方面考验绘画者的画功如何,另一方面更需要绘画者捕捉到帮助猜画者解答的关键点,需要站在猜画者的立场上权衡绘画的关键。无声的线上画与猜,其实是一种内隐思维的外显式交互香港小亨,这不由使我联想到了儿童的表达。 儿童的表达现状之一,就是不擅于用简洁、准确、到位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传递自己的思想、回答对方的提问,语言啰嗦,讲不清事件的关键。儿童的表达需要思维的导向性支持,这一游戏互动方式,倒是让孩子正视自己的语言表达,厘清思维,在规则限定下练习核心表达的一种方式。于是,就诞生了我们班的“你说我猜”团队表达活动。一、游戏化的形式,建构学生表达的语言环境学生爱说、肯说潍坊牧校,才是会说、说话的先决条件。要让学生乐于充分主动地自我表达,一个充满游戏精神的活动驱动非常关键。笔者在班级中提出了“你说我猜”的想法,学生有惊喜,也有茫然。首先,我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词语、低年级语文课本中出现的词语制作成了PPT演示文稿。然后,根据学生座位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自选一个与语言表达有关的组名,小组内成员再各自找一个配合默契的搭档乔新江。具体规则是:两人一组,一位背向PPT,一位面向全体同学描述PPT中出现的词语,让对方去猜,猜对一个得10分,限时1分钟。但不允许出现其中的任何一个字,如描述语中出现了,则本题自动跳过不得分。要求,全程安静,不出声提示。初次活动,同学们异常兴奋,也出现了下面团队为了获胜加分而动作提醒的情况。因此,规定一旦有提示违反比赛规则的,要在团队中倒扣去10分卫子夫演员表。为了公平起见,保证每次“你说我猜”活动的秩序,6组团队中每次各选一名学生当监督员监督其他小组成员。另外,笔者还让学生担当记分员、计时员。活动过程中学生多方参与,紧张又有序,全体积极性高。 二、限时性的互动,走向学生准确表达的路径后期,笔者为提高表达的思维含量,增加比赛难度,规定只能提醒3次,凡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不得出现第几课这样没有任何语言含金量的提示,只能描述事物的相应特点、作用等,不得简单地使用反义词来提醒。刚开始学生还不擅于聚焦核心词语,无法从猜测者的角度预测选择关键的描述点,浪费了三次机会,或者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法而冷场放弃。如,鹅毛大雪,第一次学生差点说出雪很大类似直接呈现信息的提示,在话出口前赶紧打住咽下,但又想不出更好的表达,就出现了冷场。鹅毛大雪,如果从字面意思出发表达,雪很大,出现了2个字,违反了游戏规则;帮助对方猜出就要说出关键特点,即4字成语,是冬天的一种自然景象;对方可能会猜结冰,也可能说下雪,还可能说北风……接下来的补充表达需要强化关键特点,如纷纷扬扬像柳絮多而重,就会帮助对方定位到描写雪的4字词语上;而雪的成语很多,指向性不明确,就需要另辟蹊径,聚焦独特关键信息宣恩天气预报,此时一句“首字我是鸟”的提示,字形拆解,便一语中的。像这样答不出的词语,笔者当堂示范语言表述的方法步骤,果然猜测者恍然大悟jk金东旭,在三次内顺利猜出。因此,困惑中的孩子也豁然开朗,意识到了自己在描述表达方面的症结所在,寻找改变突破的关键。先表达词意,陈述关键特点,接着提示重要信息,可以关注整个词语,也可以聚焦某个字形。因为,前面阶段课堂学习的知识都会成为之后“你说我猜”的游戏内容,所以课堂听讲学生需要倾听仔细一些抽象词、新词的关键意义,该活动也对学生的课堂听讲专注性有助益。




by 顾敏老师
在学习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
慵懒的日子过得特别快!随着8月15日教师素养大赛的结束,暑假余额逐渐不足,想看的、想写的、想做的……因为霸道的惰性停滞不前。于是乎,8月22日至24日,世贸、崇文、绿地和新区四所小学在常熟理工学院的承办下组织我们教师进行了暑期培训,及时为我们教师驱赶惰性,注入新鲜血液,助力成长!这三天的“营养大餐”非常丰富,囊括了心理学、课题研究、班集体建设、校本课程、师本课程等各个方面的最新理念和经验分享。专家的人格魅力、渊博知识令我钦佩不已,更让我收获了很多。
其一、一定要多读书三天培训、六个讲座,专家们都是侃侃而谈,有的甚至天马行空,谈及历史、地理、人文……,丰富的内容、有趣的拓展让听者听得津津有味。我清楚地知道,专家们都是通过读书来壮实自己的文化底蕴的,而自己缺的就是这一点。特别记得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朱爱华校长在讲座中说的一件事:她为了修改自己的文章特地读了20本书,最后增加了两千多字。和朱校长相比,我读的书太少太少了,今后继续这样的话一定会和工作脱轨、和学生脱轨,所以一定要多丰富自己地阅读积淀。其二、一定要肯钻研专家的引领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不足,提高了认识。第一天,在刘穿石博士关于《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的讲座中,我收获了“偏执儿童”这一概念,了解到和男生、女生说话的技巧。在顾晓东主任的讲座中,我具体认识了小课题研究的做法。第二天,在无锡教科院德育室张烨主任的《给班集体建设一个走向卓越有效的管理理由:班主任的应为与可为》中,我重新认识了“管理”一词的含义、孩子应该具备的四种关键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以及班主任的“四心”贴心、走心、暖心和慧心。聆听了镇江市考试院毛建国院长的讲座后,我对校本课程实践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它的前世今生、功过是非、开发宝典、师资建议和升级创新。 第三天,朱爱华校长关于《校本·师本·生本课程研究》的讲座给了我一个全新的理念:大成教育,让师生自主成长自我,成为自己,成全他人,成就众人,以期达成“让世界因我而更美好”的初心;给了我一个真实的感受:师本课程的开展并不是海市蜃楼,任务驱动——拔节共享——自主编写——专家论证——价值认同……最终实现素养成长。而常熟理工学院邓根芹教授的《常熟文化漫谈》让我由衷地赞叹常熟悠悠传承的文化,更觉自我知识的匮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诗不仅适用于学子,我认为也适用于我们当代教师,做任何教育、教学、教研工作都要不怕苦、肯钻研、多思考,那么一切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其三、一定要勤锻炼无锡教科院德育室张烨主任在讲座中谈及到培养孩子气质的两个习惯,一个是阅读的习惯,另一个就是锻炼身体的习惯。虽然感觉“锻炼身体”有些唐突,但细细想来却觉得特别有道理。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教师,更要注重锻炼,让自己以最佳的身体状况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每一次学习都是思维的碰撞,碰撞的火花或大或小,但都是美好的!




by 于冬梅老师
阅读丨观察丨思考丨写作
让读写成为习惯,让教育拥有温度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