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哥崔永元、白岩松,两个不同的男人走出不同的路-锐囯事
发布时间: 2019-03-12 浏览: 273力学哥崔永元、白岩松,两个不同的男人走出不同的路-锐囯事
力学哥枕边读史以史为鉴,谈吐不凡
崔永元、白岩松都是我们喜欢的主持人,论才能,他们的主持风格各异,都非常受大家喜欢。关键他们都是具有正义感的人,替大家的利益发声。
但,这却是两个不同的男人,走着不同的人生之路。体现的是不同的结果,
我们今天就将两者进行对比,看看我们在他们两人身上寄托着什么样的梦想?
一
网络流传着很多段子,看着好笑,实际上,也反映出人们观察的一些现象。
比如这个关于崔永元和白岩松的段子编得好玩:“一看到白岩松的脸,发生大事了;一看到崔永元的脸,啥事都没了”。
在主持界,白岩松和崔永元可谓风格迥异、各领风骚。
下边我们先看下他们两的人生轨迹。
崔永元比白岩松长五岁,白岩松出道略早于崔永元。崔永元命运跌宕起伏,白岩松则高开高走。
崔永元, 1981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
1985年毕业后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客串中国中央电视台策划《东方时空》等节目。
1996年以《实话实说》主持人崭露头角,受到欢迎。
2003年7月开始主持《小崔说事》。
2004年既主持又主演《电影传奇》,同时监制老电影歌曲联唱专辑《宁死不屈》。
……
2013年9月22日,崔永元告别央视演出。离职后,成立个人工作室,后加盟河南卫视并作为《成语英雄》的节目嘉宾。
2013年12月16日,正式从央视离职,入职中国传媒大学任教。
2015年3月25日,由崔永元团队和东方卫视中心联合创制的中国首档社交类谈话节目《东方眼》停播。
2017年5月22日,从“反转斗士”到“专职商人”,据说一只鸡卖300元。
2018年1月31日,登上“2017中国慈善名人榜TOP30”。
崔永元这一路走来,可谓一波三折。站过主持界的最高领奖台,赢得诸多鲜花与掌声,参与反转基因斗,却成为不少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最近一段时间,又因怒怼冯小刚、刘震云,频频爆料影视界的阴阳合同,再一次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再看白岩松。
1993年,白岩松参与创办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东方时空》,并推出了子栏目《东方之子》。该节目是央视品牌栏目,占据黄金时档。加上白岩松冷静、理智、稳健的主持风格,很快得到各方的认同。
1997年起,他几乎被钦定为“国嘴”,凡是有重要影响力的活动,都得白岩松出场。
1997年相继参与了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等重大事件的电视直播。
1999年参加了澳门回归直播、国庆五十周年庆典转播。
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2年开始,和敬一丹一起,主持“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至今一期不落;
2003年,开始主持新闻频道的新闻专题节目《新闻周刊》;
2009年,获得“华语主持群星会年度终身成就奖”;
2012年,担任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解说;
2018年3月,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相比崔永元,白岩松似乎更加如鱼得水、顺风顺水。他,得到了一个主持人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和奖赏。
二
崔永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他是勇士,有人说他是唯一清醒的中国人,也有人说他是愚蠢的人,但不管给崔永元贴多少标签,都无法说清楚这个人。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眼中的崔永元都是不一样的。
崔永元是一个清醒的人吗?不是,他是一个糊涂的人。崔永元要是清醒,他能不顾自己的安全去揭露一些社会不公正的现象?明知道揭露一些集团利益会给自己带来生命危险,他还要去揭露,这不糊涂吗?哪里清醒了?说他是唯一清醒的中国人的人是不是傻?
崔永元是一个聪明人吗?更不是了,聪明和他一点都靠不上边,这个时代找不到比崔永元更傻的人了。崔永元要是聪明,他怎么敢去招惹那么多人?转基因食品他崔永元不吃就得了嘛!干嘛要管那么多人死活呢?还费那么大精力和财力去找材料证明,自己一点好处没得到,反而被很多人骂,这不是愚蠢是什么?某些明星粉丝那么多,这么多粉丝每人一口口水就能把他淹死,人家签阴阳合同关他崔永元屁事啊?冒着被那么多人骂,甚至是生命威胁的险,值得吗?这不是愚蠢是什么?
崔永元是一个多管闲事的人吗?这个他当之无愧,他确实多管闲事了,自己好好生活不好吗?非要多管闲事,央视主持人的身份已经让他衣食无忧了,他还时不时的去管转基因的问题;时不时的去做公益,更可笑的是他去做公益还遮遮掩掩的,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和报道,多管闲事也不学人带点脑子,人家很多明星做公益都怕别人不知道,四处找机会宣传,他咋就不学学人家呢?
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多管闲事的蠢人,春秋时代的蠢人孔子,明知道在那个时代的大势难以扭转,还要苦口婆心的宣传仁政;战国时期的蠢人屈原,楚怀王不听谏就不听嘛,他却蠢到去自杀,以求唤醒更多的人。
崔永元就是这个时代多管闲事的人之一,说好听一点叫为国谋、为民谋。但自古以来,想要为国谋、为民谋的人无不都寂寞终身,郁郁而终。崔永元得了抑郁症,不知道是什么引起的,不过医生说,他要是不管闲事,他的病或许会好。
这世道怎么就不多些如崔永元一样笨的人呢?想来是崔永元太笨,大家都不想成为他一样的人,毕竟成为崔永元这样的人,可是冒着思想上寂寞终身的危险,被这个时代所看不起呢。
三
“你怎么老找长这样的当主持人?”1996年,《实话实说》开播前,崔永元被制片人时间特意领到了央视化妆师徐晶跟前,然后,这位台里首席造型师发出了如是“埋怨”。
“老找长这样的”,徐晶所指的“前科”,正是当时凭借《东方时空》栏目已先期成名、小崔永元四届的大学师弟白岩松。
事实上,从大学毕业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央广)工作起,白岩松和崔永元就一直是同事。
但二人也差点做不成同事。
师弟白岩松于1989年大学毕业。
那一年的8月15日,白岩松至今清晰记得这个日期,他去央广报到,所有人看他的表情都很怪异。很快,他从时名为广电部的人事司要到了答案:档案已被退回北京广播学院(而今的中国传媒大学,以下简称北广),我们不要你了。
白岩松很清楚是谁干的,他去圆明园划了一下午船。
最后,是一位与白岩松从未打过交道的北广副校长给央广打了一个电话:白岩松得以先以“临时工”身份进入央广。巧的是,他被分配的具体部门,也是师兄崔永元当年毕业初进的《中国广播报》,一个编节目表的报纸。
四年后,1993年,来自师兄兼同事崔永元的一个兼职推荐,先是把白岩松推进了央视,成为《东方时空》的新闻记者和主持人,又过了3年,“伯乐”崔永元自己也跟着“跳”了过来。
然后,便有了而今电视上中国观众依然喜闻乐见的“小白与小崔”。
“小+姓氏”,是中国人对家人、朋友以及公众人物表达喜爱的一种昵称。20年来,“小白与小崔”,他们一直习惯性地被国人放在一起喜欢,放在一起比较。
师兄弟的“不归路”
众所周知,《东方时空》子栏目《东方之子》的制片人时间,当初最早看中的主持人,其实是他的大学同学崔永元。
崔永元百般推脱,这才转而推荐了师弟白岩松—论资历,崔永元当年在央广被调去《午间半小时》栏目,所做的报道得到邓颖超亲自收听并表扬时,白岩松还只是一名大三学生—他听崔健、黑豹,打起架来,抓起馅饼就往同学脸上扔;踢野球被对方后卫放倒,爬起来直接从后场追过去,劈头盖脸地打。
而那时,时任央广《中国广播报》记者白岩松听到师兄介绍的“策划”私活儿,也没多想,只是单纯怀揣着当时京城文化界“八小时外搞兼职”的时髦心理,就这样一只脚迈进了央视大门。
没想到,这个满脸青春痘、老爱在电视台和主持人吵架的新人兼职策划,很快就被制片人时间看上了,他执意要让白岩松做主持人。
《东方时空》播出一个月后,小崔遇到了小白。崔永元《不过如此》一书中,记录了如是一幕:
小崔说:“白岩松,是我把你推荐进来的,你还记得吗?”
小白笑答:“是金子总是会闪光的。”
与许多同事“临时工”的身份有所不同,白岩松的工作关系也很快从央广悄悄转进了央视。在其后三四年的时间里,每当台里给正式工作人员发劳保用品,因为组里很多临时工同事都没份,他从不把自己的劳保品带回集体宿舍,而是请组里的秘书分掉。
当然,无论小白、小崔,还是与他们亲近的领导同事,谈及彼此,仍是一副挤对“嘴脸”。
“白岩松一举成功后,他(崔永元)看到自己往日的小兄弟一飞冲天,心理开始失衡……”制片人时间如是开玩笑地描述小白与小崔的关系。崔永元将这段描述也写进了书里,末了,跟了句评价,“他也是揣测”。
无论如何,后来创办《实话实说》时,时间再过来问崔永元还有没有类似白岩松这样的人可推荐时,崔永元回复说:“没了,就剩下我了。”
他们也从此有了隔空喊话的“包袱”,一讲就是20年—崔永元一次去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座,提及当时拒做《东方时空》主持人时,他说:“我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招:可以找一个更难看的人,如果观众接受他,我就有希望了。我就把白岩松推荐过去了……”
笑声与掌声中,一个女学生告诉崔永元:“你知道白老师怎么说这事的?他说台里先推一个丑的,看看反应不大,然后就把最丑的推出去了。”
最快乐的时光
在央视新闻评论部同事的眼里,这些年,似乎总是师兄“欺负”师弟的时候比较多。
一次新闻评论部的内部年会上,崔永元扮新娘,年会主持人白岩松过来采访—“请问新娘为什么带个孩子,生孩子的感觉怎么样?”
“难道你不知道吗?”
“不知道。”
“生孩子的感觉是—痛并快乐着!”
台下大笑。
“痛并快乐着”正是白岩松第一本书的名字。小崔曾对主持人张越表示过“不屑”,“小白还是一个我挺看得起的人,怎么就混到这个堆里去了。但是后来他挣了好多钱,挺让人羡慕的……”
后来,崔永元自己也出了本书《不过如此》。不过在自己还没出书那会儿,小崔把这种“不屑出书”的犀利调侃也“毫不留情面”地带到了前文提及的年会上。那时期的年会氛围就是这样—2002年以前的新闻评论部历届年会,是小崔、小白与同事们公认为最快乐的时光。
当然,“挤对”到了外部,就温和了许多,多止步于“贫”:一次金话筒奖的颁奖礼现场,获奖的崔永元当时出差,视频连线时,主持人让小崔请一位同事代领,“今天现场来的都是我老师,只有白岩松一个是我学生,就让他代劳吧。”
白岩松佯装崔永元的口吻,代为发表获奖感言:“能让我最尊敬的主持人白岩松替我领奖,是比我得奖更感荣幸的事呀。感谢一直支持我的观众,我要告诉大家,我的抑郁症已经治好了,现在不仅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了。”
崔永元马上找补,“不愧是我的学生,真贫呀。”
两个男人的忧伤
在白岩松《痛并快乐着》这本书里,终于轮到小白也来说说小崔了:
我们《生活空间》一位编导在我们内部刊物《空谈》上创造了一句名言:“看见白岩松,就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再看崔永元,就知道又没事了。”这句话很快传遍四方,我和小崔也被定了位,仿佛一个人被认为是黑的就没有了白色,但我想说,笑声背后的崔永元和屏幕上的白岩松有共通之处,而严肃背后的白岩松可能也有屏幕上小崔的幽默风趣,没有不复杂的人。
可能在很长时间里,小崔都会继续以幽默的风格面对观众,但细心的观众一定会从他的“斜眼歪嘴的坏笑”后面看出他的严肃来,因为幽默只是小崔的手段,而严肃才是他笑容后面的目的。请认清崔永元的嘴脸。
崔永元在2002年秋天离开了《实话实说》。他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整天想着如何自杀。离开之前,《实话实说》的节目收视率已经出现了大幅下滑。再往前,人们也早就注意到,《东方时空》没那么好看了。
医生说,他要是没什么责任感,病就好了。在崔永元的理解中,他的病根在“一个人一开始总觉得能改变什么……可是,后来发现自己什么都改变不了,连我女儿我都改变不了,我开始绝望而沮丧。”
几乎在同一时间,白岩松也从主持台上消失。有一阵传出,白岩松自杀了。他的朋友都不信,“他怎么可能自杀?”有人故意将白岩松的“自杀”与新闻环境不顺畅联系在一起,白岩松还拿这事开玩笑,“如果因为这个原因的话,我已经自杀一千多回了!”
真实的原因是—“我突然感觉有些干不下去了,有一些光环虚幻得可怕……被领导接见时,朱镕基总理竟然一进屋先与我来握手,然后才是奥运冠军们……”他在《幸福了吗》一书中写道。
2001年年底,白岩松放弃了刚刚改版的《东方时空》总主持人位置,投入研发当时部里极为看重的一个新节目—《子夜》。过程却一波三折,“为怕母亲和家人担心,明知早上没事,也要早早离开家,和几个研发同伴一聊就是一天;没什么贡献的日子,吃起单位的盒饭都有负罪感。”白岩松说。
出于各种难以言及的原因,这档节目在白岩松等人的争取下,最终只是改成《时空连线》的名字,作为《东方时空》一档子栏目播出,主持人是当时初出茅庐的柴静。
“《子夜》曾被寄望于做成中国首档拥有多方观点交锋的新闻评论,但是很可惜。”一位曾参与《子夜》策划的央视评论部老人告诉壹读记者,“即便是而今白岩松主持的看似观点激烈的《新闻1+1》,其实里面也只有一种声音,而不是多种。”
各自的十字路口
小白与小崔二人似乎都在各自出镜近十年后,走到了事业的一个十字路口。过去十年里,崔永元成为了前文所述的脱口秀王,而白岩松则成为了中国每当大事发生时,一场直播都不能缺席的著名主持人。
十年后,主持人崔永元多了许多的身份,比如口述历史学者。他用这项工作抵抗抑郁症;而白岩松成为中国最受官员欢迎的提问者之一。
崔永元的提问,看起来随意,其实要舒服地接上话,不容易。
两会期间,《小崔会客》采访高官,崔永元曾邀请时任甘肃省省长陆浩一起主持,与甘肃省临洮县贺家沟村的农民代表座谈。开策划会的时候,崔永元提出想考一考省长的地理知识,请省长从地图上先找兰州市,再找临洮县,甚至想看看省长能不能找到贺家沟村。
策划组成员犹豫了一下,考虑要不要提前跟省长通通气。
“要是告诉他,就不好玩了!”崔永元摆手。
白岩松则在政界有很多朋友,亦师亦友。有央视人士认为,采访官员时,白岩松的提问看起来很尖锐,其实更容易激发官员的表达欲,“具有一种天然的,能进入采访对象,尤其是官员内心的能力。”
非典后,时任总理温家宝就曾公开点名白岩松发言,白岩松说:“我个人批评一下国务院的部委,重大政策出台,媒体要采访,或推或拖,等到同意了,新闻成旧闻,也错过了政策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希望能改进。”
温家宝笑了。隔天反馈回来,“有领导说了,你昨天的发言不错。”
采访中一些官员的话语,也给白岩松带来过震动。
1995年,白岩松问原中行上海分行行长刘金宝,怎么看名利,刘金宝回答说:“我喜欢权力……这些东西都是中性的。你不觉得,让它在有理想的人手里更好吗?”
后来刘金宝升任中行香港分行行长,他骄傲地对白岩松说,自己的头像印在了港币上。再后来,刘金宝进了监狱。不过,这位官员留给白岩松的最强烈回响,“还是那个午夜时分驱车前行的理想主义者印象,以及他对权力和名声的看法。”
能做到这一点,或许与白岩松的心态有关。“你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而不是为了拍桌子的乐趣。”小白说。他相信,“一个会改变领导的群众才是好群众”。这是《人民日报》老记者艾丰说的。
初心
2002年以后,让央视同事印象深刻的年会,只有一次。那几乎是小崔一个人组织的,依靠自己的人脉,他请来了赵本山、罗大佑等大腕。
小崔站在台上:“评论部,现在也得了抑郁症么?”台下无声。年会上,节目一个接一个演,有的人走了,有的人打着手机出去了。一束光打过来,柴静看到罗大佑弹起了吉他,“小崔,不怕,我也抑郁过,不是我们有病,是这个时代有病”。
小崔复出后,不再主持《实话实说》,改为主持《小崔说事》,这也是一档谈话真人秀,收视率也永远排在新闻频道前三名。但小崔在纪念陈虻的文章里提到,他心里清楚,自己已经开始抱着混一混的心态,“我已经完全掌握电视的规律,观众刚一疲倦就换一个人讲故事……”
而小崔同期制作的《电影传奇》收视率却不高,这也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小白已经有六年没再参加过评论部年会了。“这说明我不认为自己还是这个家族中的一部分……我依然还在这儿,可是这儿已经不是那儿了。”
回到故事开始前,小白曾经和一群电视“临时工”年轻人住在同一个地下室里。暴雨来时,宿舍被淹,男人们光着膀子拖动各自房间里的沙发、沙袋,把它们都堵在对面同一个房间门外不让水流进来—对面是一个机房,一名编导正在里面一边打蚊子,一边编片子。
四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崔永元。否则,这段时间挺崔永元的文章,不会动不动就100000+。
看到社会上种种不公平的现象,大凡正常的人,都会忿忿不平,甚至恨不能冲上去与之斗争。
安徽萧县一纸荒唐文件,让人愤懑;
安徽六安教师讨薪被铐,让人愤怒;
河南教师遭吐槽写信辞职,让人唏嘘;
深圳交警做好事反遭投诉,让人同情;
……
这愤懑、愤怒、唏嘘、同情,无不是我们心里正义感的真实再现。面对离谱、奇葩的事,住在我们内心的崔永元就会拍案而起、挺身而出。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心里住着一个“较真”的崔永元。
同时,我们的心里,也住着一个“抑郁”的崔永元。
很多时候,我们会极度郁闷。
好端端地被领导、家人、同事、朋友误会,我们郁闷;
快要大功告成的事,因为一个细节没处理好,全盘皆输,我们会郁闷;
面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的形式主义,不敢说不,必须参与,我们会郁闷;
明明看到问题的根源,却莫可奈何只能作壁上观,我们会郁闷;
开不想开的会议,听不想听的报告,参加不得不参加的培训,我们会郁闷;
……
郁闷久了,一颗心无处安放,于是,郁闷变成了抑郁。
性格开朗的人,找朋友倾诉,喝几碗酒,吼几下歌,于是,郁闷跑了,心情好了。
性格内向的人,不愿轻易倾诉,借酒浇愁愁更愁,吼歌也无济于事,于是,抑郁加剧,慢慢地,就成了抑郁症。
你说,我们的心里,是不是住着一个“抑郁”的崔永元呢?
五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崔永元,但是活着活着,大部分人却都希望活成白岩松——像白岩松那样顺风顺水、飞黄腾达。
白岩松代表着成功,代表着辉煌,代表着光鲜。而这,是很多人的梦想。当然,白岩松与崔永元并不是相对的,不代表圆滑、退缩。白岩松也敢发出真实的声音。相比崔永元,他更懂得保护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内心的“崔永元”看到林林总总的怪象,想要冲出来“较真”时,在我们面前晃来晃去的“白岩松”,会阻止我们出来“较真”。因为,一旦“较真”,就会的得罪人,得罪人,就会失去更多“进步”的机会。于是,“白岩松”战胜“崔永元”,我们,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当然,有些人不愿意出来“较真”,知道“较真”大多数时候是没有用的——除了头破血流。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假装没看见;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远离是非,置身事外。
这种明哲保身的姿态,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存哲学。
还有一类人,深谙“言多必失”的处世哲学。
很多事,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会因思虑不周而授人把柄,遭人嘲笑。于是,即便有满肚子的想法,大部分人也会选择闭嘴。
他们深深地知道,舌头内的话,是自己的;舌头外的话,是别人的。
于是,沉默,长久地沉默。沉默着,沉默着,慢慢地,心里那个较真的崔永元,成了抑郁的崔永元。
于是,沉默,长久地沉默。沉默着,沉默着,为了保护自己,为了自己的利益,慢慢地成了《皇帝的新装》的那些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人。
这是多么的可怕!
六
时代需要白岩松,在懂得保护自己的前提下说真话,在有些事上,选择合理的沉默,以便在更大的平台上,发出正义的声音。
这,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但是,我想说,这个乱象频出的年代,更需要崔永元式的人物出现。抛开名利,置之死地,不撞南墙不回头,敢于发声、敢于亮剑、敢于斗争。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更多微弱力量汇聚一起,就不可小视、势不可挡。
面对社会上的总总怪象,我期待少一些小心翼翼瞻前顾后,多一些崔永元式的横冲直撞。
崔永元式的斗士多了,无法无天的人,总会收敛一点;
崔永元式的斗士多了,不公平的事,总会减少一点;
崔永元式的斗士多了,做坏事的人,总会胆战心惊;
崔永元式的斗士多了,崔永元,也许不再孤军奋战;
崔永元式的斗士多了,崔永元,也许不再重度抑郁——说不定回来为我们主持“实话实说”。
也许,你会说,这,永远只是梦想。
有梦,总是好的。
但对我们每个人而言,还是把崔永元作为梦想,学做白岩松对己对社会都有好处。做崔永元太难,我们还是学做白岩松。白岩松似的人多了,对我们的社会也是有好处的。
- 文章归档
-
- 2020年11月 (60)
- 2020年10月 (312)
- 2020年9月 (304)
- 2020年8月 (315)
- 2020年7月 (314)
- 2020年6月 (292)
- 2020年5月 (316)
- 2020年4月 (303)
- 2020年3月 (312)
- 2020年2月 (282)
- 2020年1月 (312)
- 2019年12月 (312)
- 2019年11月 (196)
- 2019年10月 (240)
- 2019年9月 (292)
- 2019年8月 (221)
- 2019年7月 (90)
- 2019年6月 (98)
- 2019年5月 (102)
- 2019年4月 (1607)
- 2019年3月 (2200)
- 2019年2月 (359)
- 2019年1月 (382)
- 2018年12月 (213)
- 2018年11月 (299)
- 2018年10月 (300)
- 2018年9月 (302)
- 2018年8月 (302)
- 2018年7月 (312)
- 2018年6月 (301)
- 2018年5月 (313)
- 2018年4月 (305)
- 2018年3月 (315)
- 2018年2月 (287)
- 2018年1月 (303)
- 2017年12月 (312)
- 2017年11月 (297)
- 2017年10月 (306)
- 2017年9月 (311)
- 2017年8月 (309)
- 2017年7月 (164)
- 2017年6月 (86)
- 2017年5月 (105)
- 2017年4月 (105)
- 2017年3月 (101)
- 2017年2月 (93)
- 2017年1月 (88)
- 2016年12月 (92)
- 2016年11月 (92)
- 2016年10月 (94)
- 2016年9月 (93)
- 2016年8月 (86)
- 2016年7月 (92)
- 2016年6月 (87)
- 2016年5月 (91)
- 2016年4月 (101)
- 2016年3月 (102)
- 2016年2月 (92)
- 2016年1月 (93)
- 2015年12月 (95)
- 2015年11月 (90)
- 2015年10月 (97)
- 2015年9月 (100)
- 2015年8月 (91)
- 2015年7月 (95)
- 2015年6月 (86)
- 2015年5月 (98)
- 2015年4月 (96)
- 2015年3月 (94)
- 2015年2月 (85)
- 2015年1月 (94)
- 2014年12月 (87)
- 2014年11月 (79)
- 2014年10月 (104)
- 2014年9月 (90)
- 2014年8月 (83)
- 2014年7月 (99)
- 2014年6月 (87)
- 2014年5月 (94)
- 2014年4月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