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力学哥崔氏源流(第三版-2018年更新)-广东崔氏宗亲网

发布时间: 2019-03-25 浏览: 346

力学哥崔氏源流(第三版/2018年更新)-广东崔氏宗亲网

力学哥 广东崔氏微信号/guangdongcuishi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崔”,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广东崔氏宗亲会”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崔氏大家庭,和各地崔氏宗亲交流。本号为您提供最新的崔氏动向及官方的崔氏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寻根问祖、编修族谱、修缮祠堂、名人故事、家族文化尽在“广东崔氏宗亲会”。支持原创文章,杜绝网络以讹传讹!
崔氏源流
(第三版/2018年更新)
2018年7月29日
初版:2009年4月4日《崔氏源流发展史》
二版:2009年8月14日《崔氏源流考》
“天下崔姓一家人” —— 崔氏作为唐代的“四海大姓”和“宰相之家”,在源流和传承上是比较单纯的。早在1978年,美国史学家伊佩霞出版了关于博陵崔氏的著作 —— 《博陵崔氏个案研究》。这本被收入《剑桥中华文史丛刊》的著作,以正史及金石为据,追踪了崔氏自后汉至唐末一千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国古代士族的经典之作。伊佩霞教授指出,博陵崔氏自汉至唐人才辈出,在史册上的崔氏人物列传具有连贯性,再加上金石中的人物世系补漏,期间出现攀附或冒充的概率较低,适合进行家族性的历史文化研究。
虽然如此,姓氏的形成和发展是多样的。所谓“天下崔姓一家人”指的是在崔姓人群中有一个主流的来源,一般是历史较久远的,或者是人口占多数的。根据正史、地方志、族谱及其他史籍记载,崔姓其实是一个多源的姓氏,因此当我们提到崔氏源流时,除了“主流”的崔氏源流,我们不得不也提到其他“非主流”的崔氏源流。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流传着许多十几二十年前的姓氏介绍文章,其中有引经据典,接近史实的,但也有些以讹传讹,从各种材料中复制拼凑而成的。为了让广大崔氏宗亲对崔氏历史有更透彻的了解,笔者把经过考证及整理的崔氏源流发布于“广东崔氏宗亲”公众号,希望能抛砖引玉,让大家一起完善崔氏的历史原貌。
当今崔姓人口可分为四大类别,而每个类别之下可细分多种来源。四大类为:汉族崔氏(主流)、朝鲜半岛崔氏(多源)、满族崔氏(多源)和改姓(多源)。另外,中国西北地区、河南及山东有回族崔氏聚居,部分有族谱存世,但由于来源众多且复杂(有些为汉改回,有些为西域人改姓等),有待考证理清,暂不收录。
(一)汉族崔氏(主流)
汉族崔氏源出西周时期的姜姓齐国。宋吕夏卿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崔氏出自姜姓。齐丁公伋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宋郑樵的《通志》有同样的说法。(唐林宝的《元和姓纂》虽记载:“伋生叔乙,让国居崔邑,因氏。”,但因此书早佚,存世本为辑佚本,笔者不取其说。)唐代的崔氏墓志可校补文献之不足。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卢僎撰的《唐故光禄卿崔公(瑶)墓志铭》记载:“子季之让继延陵,乃瓜崔邑。”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李华撰的《太子少师崔公(景晊)墓志铭》记载:“丁公之元子,曰季,克让,乞归老于崔,氏宜乎其盛也。”综合以上正史和金石的记载,崔氏为齐丁公嫡子的后裔。
根据《史记·齐太公世家》及《吕氏世谱》记载,齐国第二代国君齐丁公过世后,本应由嫡子吕德兴(号季子)继承君位,但季子却让位庶兄叔乙(名德立,又作得,谥曰乙),约于周康王十五年(公元前1004年)食采(享用封邑租赋)于崔邑(即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西北,因黄河改道,古城遗址已湮),被后世尊为崔氏始祖。季子的儿子慈孝(封城伯,谥曰穆,世称穆伯)为纪念父亲让国之德,以邑为氏,被后世尊为崔氏得姓之祖。
季子的子孙世代任齐国的卿大夫。齐庄公时,正卿崔杼因后妻与庄公私通而发生了“崔杼弑君”事件。遂后,崔杼的三个儿子发生了“嫡庶之争”,让敌人庆封和仇人卢蒲嫳有机可乘,崔氏经历了一次灭门之灾。幸好崔杼的幼子崔明躲到祖坟里,逃过了此劫。崔明先投奔了晉国,后投奔了鲁国。崔明的子孙再辗转到了滕国,世任大夫。
秦朝时,崔氏后人崔庭和崔廓担任了秦国要职。崔庭(字意如,谥曰文),为秦司徒,封东莱侯。崔廓(字少通,号夏黄公),为秦博士,因避秦乱,与三位学者隐居商山,世称商山四皓。崔庭长子崔业(字伯基),袭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根据中国农业大学郝金龙《古武城考》考证,即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半屯乡盐厂村西),被后世尊为清河崔氏祖。崔庭次子崔峰(字仲牟),任汶阳侯,居博陵安平(即今河北省安平县),被后世尊为博陵崔氏祖。崔氏自此始分清河和博陵两个郡望派系。
清河、博陵两派自汉朝以后分支繁衍,人丁兴旺,发展成当时的名门望族。自魏至唐初,崔氏列居北方士族之首,是“崔、卢、李、郑”(一作“崔、卢、王、谢”)四海大姓之首。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大臣高士廉撰《氏族志》,以博陵崔幹一族为第一等。唐太宗大怒,命令改国姓李氏为第一等,皇后长孙氏为第二等,崔姓只能排在第三等。唐末昭宗也曾经叹道:“吾家二百年天下,都不及崔之盛”,可见崔氏名望之高。当今汉族崔氏尊季子为始祖,并以清河或博陵为郡望。
关于崔氏的远祖,许多史籍把姜姓齐国追溯到上古的炎帝神农氏(史学界普遍认为炎帝和神农并非一人,只是在汉代以后被合为一体)。据传说,上古的少典氏部落衍生出烈山氏部落和有熊氏部落。烈山氏部落的首领世袭炎帝之号,居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有熊氏部落的首领世袭黄帝之号,居姬水,因以水命姓为姬。姜姓为华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根据最新的分子人类学(基因学)研究成果,当今40%的中国汉族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三个“超级祖先”的后代。由此看来,“炎黄子孙”的说法并非传说,只是现存史籍中的炎黄二帝世系不完整,是战国后史学家的一种“历史记忆”,其中断代严重,只能当作一种“传承”来看待。对于信史前的世系,我们姑且“存疑”,不应过于计较具体的人物世系和代数,但对于信史的世系,我们应仔细考证理清。有关崔氏源流世系的考证,笔者另发文章讨论。
(二)朝鲜半岛崔氏
国内八、九十年代出版的姓氏书籍几乎都把朝鲜半岛的崔姓收入到汉族崔姓之下,一般会以《晋书》里的崔毖为朝鲜崔氏的先祖。按《晋书》记载,崔毖为清河崔琰的曾孙,幽州刺史王浚的妻舅。他曾任平州刺史、东夷校尉(辽东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在五胡乱华期间,崔毖在辽东地区招纳流亡的汉人,有意割据一方。东晋太兴初年(318年),崔毖联合宇文部鲜卑、段部鲜卑和高句丽三方攻打慕容部鲜卑,不料被其首领慕容廆以离间之计击败。最终,崔毖带着家眷及亲兵千人逃亡高句丽。正史上并没有记载崔毖为朝鲜崔氏的先祖,当时逃亡的只是他的近亲,而他的家族清河崔氏并没有受到波及,在国内依然发展成为望族。崔毖之所以被国内姓氏书籍当作朝鲜崔氏先祖,是因为他史上有名,被“对号入座”了。
史学界普遍认为,朝鲜半岛的人民到了中国唐代时期及以后才开始出现汉语姓氏。古代的朝鲜半岛并非像现在这样统一为“朝鲜族”,而是由许多古国组成的。根据考古发现,朝鲜半岛三国时期,人民都是使用自己母语的名字(包括新罗语、百济语、高句丽语等)。随着汉文化的流入,唐代及以后才逐渐改用汉语姓氏,有些是根据原来姓氏的词义汉化,有些是借用中国当时的名门姓氏。笔者由于有朝鲜语的功底,通过翻阅数十套朝鲜崔氏谱牒及朝鲜史籍,发现朝鲜半岛的崔姓也是多源的,而且没有一支自称崔毖的后代。早在十多年前公布的韩国医学数据显示,朝鲜崔姓基因以Y单倍群O1b2-M176(40.6%)和C2-M217(12.5%)为主,与中国汉族崔姓父系不同,实为朝鲜半岛本地起源的崔姓。现根据朝鲜史籍、出土碑文及朝鲜各地崔氏族谱考证,朝鲜半岛崔氏的来源包括:
(1)新罗源 —— 庆州崔氏
庆州籍贯的崔姓人口有97.7万人(2000年韩国数据,北朝鲜不详),若包括所有支派则有超过200万人,为韩国最庞大的崔姓派系。根据朝鲜《三国史记》记载,新罗国第三代儒理王(公元24-57年)对所辖六村实行赐姓改革:阏川杨山村长谒平赐姓李氏,封及梁部;突山高墟村长苏伐都利赐姓崔氏,封沙梁部;茂山大树村长俱礼马赐姓孙氏,封渐梁部;觜山珍支村长智伯虎赐姓郑氏,封本彼部;金山加利村长祗陀赐姓裴氏,封汉祗部;明活山高耶村长虎珍赐姓薛氏,封习比部。新罗崔氏可谓朝鲜半岛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与新罗建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庆州崔氏谱牒以崔致远为始祖。崔致远,字孤云,号海云,谥曰文昌,新罗王京(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人。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十二岁的崔致远乘船西渡入唐。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崔致远进士及第,后历任溧水县尉、幕府都统巡官等。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他以“国信使”身份东归新罗,被誉为韩国“汉文学鼻祖”。由于崔致远的祖籍庆州属古代的沙梁部,因此普遍认为崔致远为新罗建国初高墟村长苏伐都利的后裔。
1977年韩国出版的《汎崔氏通史》记载:朝鲜朝末高宗丁丑14年(公元1877年),咸镜南道端川崔章焕在利原郡东西面孝友里姜圣佑家发现了其六代祖姜必东搜集的《诸姓氏谱》。《诸谱》中收录了一篇“崔氏姓部篇”,记载了以苏伐都利为第一世到崔致远为第二十四世的源流世系图。遂后,忠清南道瑞山的崔弘渊把誊抄的世系图带到汉城(即首尔),与崔氏宗亲会成员商讨后,于1937年出版了《庆州崔氏上系谱》。《通史》的作者指出,姓氏在新罗建国初并未普及,而且此《上系谱》把当时朝鲜各地崔氏家族都归纳到庆州崔氏之派下,其真实性受到质疑。当今的庆州崔氏族谱依旧以崔致远为第一世始祖,《上系谱》的苏伐都利世系则存疑收录。
朝鲜崔氏现有本贯有一百二十七个,各自以不同的始迁祖为一世祖。自称崔致远后裔的本贯包括咸阳、清州、永兴、忠州、龙岗、水源、扶安、江陵、江华、和顺、通川、阳川、原州、海州、晋州、耽津等。另外,开城、朔宁、铁原、全州等崔氏也自称苏伐都利的后裔。
(2)高句丽源 —— 金马崔氏
高句丽崔氏最早见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崔致远的《河东双磎寺真鉴禅师塔碑》。金石中记载真鉴禅师俗姓崔,祖籍金马县(今全罗北道益山市金马面),先祖为高句丽人,隋军入侵高句丽时被俘,后逃金马定居。由此可见,在唐代时,新罗崔致远已知道朝鲜半岛的崔姓为多源的,并注明此支为高句丽人,与新罗崔氏区分开。
(3)中国源 —— 忠州崔氏
忠州籍贯的崔姓人口有1.3万人(2000年韩国数据,北朝鲜不详),始祖崔升,唐兵马使。公元846年,新罗遇饥馑,盗贼群起。崔升奉唐武宗之命赴新罗,讨平盗贼。公元889年,真圣女王朝又有元宗、哀奴等在沙发州(尚州)等地叛乱,他继而又东征平叛,因功封官银青光禄大夫。其后裔居忠州(蘂城),以为本贯。崔升之孙崔公义有三子,长子崔伯清,在高丽忠肃王朝官至正二品门下侍中;次子仲清为尚州判官;三子崔遇清,在朝鲜仁宗朝起用为进体显尉,至明宗朝为兵马副使,因平定“赵位宠之乱”立有大功,于1182年升为正三品翰林学士承旨至守司空左仆射。
(4)中国源 —— 全州崔氏
全州籍贯的崔姓人口有39.3万人(2000年韩国数据,北朝鲜不详),分四个不同始迁祖的宗派。始迁祖为崔纯爵的被称为文烈公派;始迁祖为崔均的被称为司徒公派;始迁祖为崔阿的被称为文成公派;始迁祖为崔群玉的被称为文忠公派。在高丽朝和朝鲜朝时期,全州崔氏的文烈公派和文成公派曾被称为清河崔氏,但现已纳入庆州崔氏派下。究竟是古代攀附了中国清河崔氏望族,还是现代攀附了新罗庆州崔氏望族,有待进一步考证。
(5)本土源 —— 朗州崔氏
朗州籍贯的崔姓人口有1.4万人(2000年韩国数据,北朝鲜不详),始祖崔昕,为郎州(灵岩)土著民之后裔。在新罗孝恭王与神德王两代,久任元辅相,家势繁昌,世居该地。
(6)濊貊源 —— 乐浪崔氏
朝鲜半岛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崔姓记录为公元1世纪平壤大同江流域的“崔氏乐浪”。乐浪国是崔理在岭东七县建立的割据政权,治所在沃沮县(即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朝鲜《三国史记·高句丽本记》记载了一段好童王子和乐浪公主之间的故事。高句丽大武神王十五年(公元32年)夏四月,王子好童出游沃沮(即今朝鲜北部),偶遇乐浪王崔理。崔理发现这位高句丽王子一表人才,遂将女儿许配给他。熟不知,这是好童王子的阴谋,通过迎娶乐浪公主来收复乐浪国。乐浪国始建于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被高句丽所灭,仅存12年。
(三)满族崔氏
崔姓是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姓之一,但其来源并不单纯,这归咎于“满族”的形成和历史原因。根据徐凯著的《燕园明清史论稿》介绍,“满洲是明代后期,以建州女真为主体,并兼融了部分相关民族而形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 皇太极即位后,从天聪八年(1634年)至崇德五年(1640年),继续用兵外兴安岭以南、贝加尔湖以东广大地区,征服了整个黑龙江流域,将居住这里的索伦各部众编人旗籍,其中包括索伦、达斡尔、赫哲、鄂伦春等族人。为了与旧部相区别,皇太极把旧部称为“佛满洲”(Fo manju),即“旧满洲”;新纳入的部族叫作“伊彻满洲”(Ice manju),即“新满洲”。清入关前后,新旧满洲又有变化。事实上,满洲已将部分蒙古、朝鲜、尼堪(Nikan,汉人)、东北少数民族等部众纳入了自己的部族,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弘昼、鄂尔泰等奉命编纂、刊布于乾隆九年(1744南)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以下简称《通谱》),即是满洲最终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以建州女真为主体的满洲民族共同体正式确立的历史记录。《通谱》共80卷,录满洲、蒙古、高丽、尼堪姓氏,计1166个。我们根据《通谱》的记载,可将满族崔姓再细分为数个来源:
(1)满族崔氏 —— 崔佳氏
崔佳氏,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哈达(即今辽宁开原南哈达河畔),所冠汉姓崔。其著名人物有崔联元,满洲镶红旗人,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累官内阁大学士,因反对清廷利用义和团围攻外国大使馆,被西太后所忌,在北京罹难。
(2)满族崔氏 —— 崔珠穆鲁氏
崔珠穆鲁氏,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尼马察(即今中俄绥芬河流域及乌苏里江上游地区),所冠汉姓崔。
(3)满族崔氏 —— 高丽源
融入满族的高丽崔姓分隶满洲四旗内,有四个来源:
隶镶黄旗高丽崔氏,其名人代表有包衣崔福羲(包衣,即满语的“家奴”),家族世居易州(即义州,今朝鲜平安北道义州),来归年份无考,其曾孙崔二格,系闲散。
隶正黄旗高丽崔氏,其名人代表有包衣崔礼弼,家族世居开城府(今朝鲜开城),其孙崔伯叶理,原任通事官。另有,崔钟格尼,家族世居得州(今朝鲜德川),其曾孙崔观音德,系马甲,上俱系天聪时来归之人。
隶正红旗高丽崔氏,其名人代表有崔江米那,家族世居易州(即义州,今朝鲜平安北道义州),国初来归,其子崔四通阿、曾孙崔新鼐,皆为御史。崔朔阳西,原籍和来归年份俱无考,其曾孙崔傅尔敦,任三等护卫。
隶正蓝旗高丽崔氏,其名人代表有崔泰,家族世居瓜克山(今朝鲜境内),天聪时来归,其孙崔德依济理,原任护军校。
(4)满族崔氏 —— 蒙古源
崔珠克氏为融入满族的蒙古崔氏,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崔珠克又作赤穆特,家族世居察哈尔(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东南部及锡林郭勒盟南部),所冠汉姓崔、刘。
(5)满族崔氏 —— 尼堪源
尼堪,即满语“汉人”。融入满族的汉族崔姓世居辽宁,其名人代表有崔升,满洲镶黄旗包衣旗鼓人,世居辽阳,任宁夏道。
(四)其他姓氏家族改姓崔
(1)安徽霍山崔氏 —— 王改崔
根据1881年安徽霍山《崔氏宗谱》记载,远祖王标,原籍临濠三槐王氏,从太祖避太子标之讳,更名志,封六安侯,配崔氏。志公长、次、三子俱与戎事被执守法而亡,幼子广与母隐逃古蓼之永和乡外祖家,因以母氏为姓,始姓崔,娶大将韩祭宗女。四世祖钟公移居于霍,遂于邑东罗场畈置业。
(2)江苏吴州崔氏 —— 郑改崔
根据《祝枝山诗文集》所收录的《洚溪崔氏族谱谱序》记载,洚溪崔氏始祖五八秀才为扬州人,本姓郑。传至六七朝奉府君,为宋臣,因靖康之乱避地湖州之长兴,遂易姓崔。其子百九秀才恐失本姓,因两存之。而徙吴江七都洚溪,以迄今而姓则竟从朝奉之易。根据明弘治《吴江志》及清乾隆《震澤縣志》记载,金玉局副使崔天德、刑部主事崔齡、监生崔澄等,均为洚溪崔氏。
(3)河南周口崔氏 —— 柴改崔
明洪武中,有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柴氏三弟兄至周口,分为三姓:老大姓柴、老二从姑家姓崔、老三从舅家姓邱,有三姓同宗同祖同坟的来历。
当然,也有崔姓改其他姓氏的案例,这些则不收录于“崔氏源流”当中。
“天下崔姓一家人”指的不只是血缘关系,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作为一个有三千年历史的姓氏,崔氏家族不断融入了新的成员,也不断地发展成不同的姓氏宗族。“崔”字是维系我们姓氏文化和情感的纽带,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姓氏。常常有宗亲问笔者:究竟哪个崔氏源流版本是“准确”的?笔者的答案是,随着我们发掘出更多的史料和科学证据,我们对崔姓的形成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会一步步地接近历史事实。鉴于笔者水平有限,有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宗亲及专家不吝赐教。
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
(请注明名字和祖籍)
让我们携手发扬崔氏历史文化!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