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哥川美设计·微现场|第二届全国设计类专业青年教学学术活动月开幕暨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学术活动日-川美设计
发布时间: 2019-03-26 浏览: 277力学哥川美设计·微现场|第二届全国设计类专业青年教学学术活动月开幕暨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学术活动日-川美设计
力学哥2018年9月20日,“第二届全国设计类专业青年教学学术活动月”在四川美术学院小剧场正式启动。本次活动自9月20号起至9月28号止,邀请了众多国内院校设计类专业青年教师和业界设计精英,就设计类特色课程建设和设计实践等方面展开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覆盖工业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艺术设计学与工艺美术多个专业。
论坛嘉宾合影
9月20日上午九时,川美小剧场座无虚席,“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学术活动日”拉开了本届活动的帷幕。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教师是设计教育的中流砥柱,更是推行设计教育改革的排头兵。为国家培养新时代设计人才,立德育人,青年教师们责无旁贷。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张杰教授开幕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张杰副院长在活动开幕致辞中谈到:
非常欢迎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来参加四川美术学院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设计类专业青年教学学术活动。
四川美术学院举办的这样一个聚焦课堂、聚焦课程、聚焦教学的学术论坛,让青年教师们在此交流,对未来的设计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方面面进行研讨;在此共同探索提升课堂效益的教学方法,交流在设计人才成长的培育中,如何发挥一名教师应该发挥的作用。这个活动对于整个艺术教育,特别是设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张杰副院长对教育部近期在成都举办的新时期本科教育的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的教育的“四个回归”进行了解读:第一个回归是回归常识。学生到学校来就是来学习,来获取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主要渠道就是通过课堂。作为老师则通过课程来传承文明,通过课堂这么一个载体把自己对文明的理解、对专业的认识、对各方面能力提升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这是教育的常识;
第二是回归本分。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上,投入到教学方方面面的过程当中,是高校教育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当今的世界各种诱惑很多,各种需求也很多,但是,在今天应该回归教师的本位,回归本分,就是回归教书育人。
第三是回归初心。高校创造这么多条件,是为了出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引导和指导,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一点是回归梦想。教育的梦想是以教育强国,而就教师个人的梦想而言,应该把教师的职业,作为事业发展的一种定位来进行思考。每一位老师应该有自己的情怀,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来培育下一代新人。
张杰副院长强调本次活动就是旨在汇聚全国各高校优秀的课程、优秀的老师,共同研究中国当代设计教育,为未来中国设计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最后,张杰副院长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并宣布全国设计类专业青年教学学术活动月开幕。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段胜峰教授开场发言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段胜峰教授在论坛开场发言中着重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部长陈宝生同志在成都高等学校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要进一步转变理念,要做到“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以此来提升我国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最后,段胜峰教授对来自院校和企业的演讲嘉宾、参与活动的全国各院校师生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在结语中言道:有了大家的关心和点赞,才会持续听到铿锵有力的青年发声!
随后,由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蒋金辰介绍了莅临的各位嘉宾。
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蒋金辰副教授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陈汗青教授作为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学术活动日的学术主持人,对本场论坛中的每位演讲嘉宾进行简要介绍,并就嘉宾们的内容分享进行了中肯且精彩的教学点评。
学术主持,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陈汉青教授
以下为论坛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摘要,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陈汗青教授主持教学和学术点评:
【中央美术学院 王选政 副教授】
讲题:从交通工具到出行创新设计:中央美术学院交通工具设计课程
主要内容:
以面向三年级开设的历年产学研合作课程《从交通工具到出行创新设计:中央美术学院交通工具设计课程》为例,围绕中央美术学院交通工具设计专业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具体介绍了本院教师、业界导师以及国际学者组成的“三三制”师制,以及平台型教学、沉浸式实践的教学范式。在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中,引导学生以系统性的客观方法和逻辑性的主观方法,完成出行创新系统未来方式的定义,展示了真正意义上的以“每一个学生为本”的设计教育,强调“课程应强调研究过程,而非输出结果”。
学术点评:
中央美术学院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上的创新思考令在座所有老师们都耳目一新。不仅在管理上、模式上,还是在育人的终极追求上,都提出了一连串令人深思或者发人深省的问题。这对于在座的所有院校,甚至没有来的院校,都是一种挑战。
【同济大学 杨文庆 副教授】
讲题:产品整合设计课程教学
主要内容:
设计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设计又该整合什么?核心价值和整合的链接的经验又该如何建立?课程将用户体验、商业模式、服务设计、品牌策略、设计管理等各项因子作为参考项, 导入整合产品设计流程中,以提高设计在产业中的价值。强调“整合(设计)思维是让人可以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更为复杂的现实问题”,设计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设计实践之中,整合各种资源,让学生以系统的设计思维模型,诠释产品设计在更为复杂场景下的设计路径和方法,凸显设计核心价值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术点评: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国际设计学院的工业设计教学在设计系统思维、系统管理模式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新的探讨。课程以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践行于各类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中,为未来设计师应对更为复杂的情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湖南大学 张军 副教授】
讲题:可持续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国际合作教学探讨
主要内容:
工业设计的理念不断的发展,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从实体设计到过程设计再到关系设计。设计该如何重建生态文明?设计该如何勾连城乡社区?以基于“LeNS可持续设计国际学习网络项目”来开展“可持续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与“分布式经济”国际合作课程的合作模式、相关内容和成果,探讨在全球不同区域或不同情景下,设计介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创新与和谐发展,引导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学术点评:
作为第四论学科评估中的A类高校,前三位老师的演讲折射出了他们在设计教学探索的一个侧面,但即使是这样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到他们的起点高、格局大、视野宽,所以呈现出不同的设计范式。他们结合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结合国际的大形势、大环境,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卓越的模式。
【同济大学 周洪涛 教授】
讲题:雕塑语境下的家具设计与制造
主要内容:
动手是设计教育永恒的理念,在动手中如何融合艺术与技术,站在不同的视角就会得到不同的路径。从雕塑艺术创作的视觉去审视家具设计与制造,通过雕塑语言中的“整合与打破”方法,结合家具设计功能与形式来进行家具设计创意,是一种跨学科的设计与制造结合模式。同时,在材料探索和工艺研究的过程中,融合视觉语言与雕塑形式,对“家具”概念进行二次探讨,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视觉冲击力的、兼具功能性与艺术风格的家具设计。
学术点评:
从创意工坊实践以及家具设计整个过程体验中值得关注的是:创意工坊课程特别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以优秀的示范作品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创作实践中来捕捉艺术的灵感,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这是教学成功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值得大家分析、思考进一步发展的一个起点。
【四川美术学院 敖进 讲师】
讲题:艺术院校产品设计专业工程基础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主要内容:
工程知识也许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是永恒的痛楚,但“图解化”工程知识的教学实践,让冰冷的工程公式变为了具有温度的生动图画,勾连了艺术、设计以及工程。课程展示了在理解艺术类学生现有基础上,以图解化工程知识的创新性教学方法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工程素养,强调以艺术化的方式突出工程语言的重要性,为学生在工程知识积累、转化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学术点评:
图解化工程知识的创新教学方法,融合了理性与感性,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结合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设计认知,在如何破除工程技术与设计创意之间的壁垒上,呈现出四川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在这个方面的积极探索,他们建立的范式和成功经验,其独到之处就在于系统教学方法和体系上的创新。
【佳简几何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魏民CEO】
讲题:设计策略与定位
主要内容:
从一个人、一个设计师、一个创业者、一个公司CEO的角度,魏民先生围绕设计策略、设计定位、相关洞察等方面,通过多个具体设计案例的讲述,分享了从学生到设计师的跨越,从小企业到大公司的成长历程,并以一线设计师的角度重新理解设计。
学术点评:
如何在市场的红海中“乘风破浪”:在一片红海中看似“满的”,而在设计师眼中却是“空的”。满与空的决策,完全取决于设计师的视角,这种敏锐不单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智慧。逆“红海”而行,看似简单,却是诠释着“无为而无不为”的意蕴。
【广州美术学院 张剑 教授】
讲题:奖述生活——国际奖项辅助教学研究
主要内容:
张剑教授以大量设计竞赛和设计创作实例作为支撑,介绍了广州美术学院“生活工作室”针对设计竞赛参赛开展创意的三个思维层面。围绕《设计的生态学》一书反复研读的心得——无意识设计,详细阐释了以客观写生、无意识嫁接、主体感知替换、个体观念强化来进行设计创意的四种方法或路径。提出值得探讨的观点:设计的感知是事物间发散的信息,及其无意识经验,通过设计师的主观能动进行交换、重构、搭建,因此设计具有客观存在与主观表现的双重特征。
学术点评:
张剑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设计范式,这种设计范式挣脱了问题解决范式的束缚,似乎又与意义建构范式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无意识”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一种融入到我们血脉之中的文化。如同中文与诗,只要能够看得懂中文,那么就能品评诗歌的韵味。同样,置身文脉之中的产品也必然能够击中内心的忧思而让我们感动。
此次论坛为设计类院校的教育教学搭建起了学术交流平台,希望能够借此推进我国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高校间设计类专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次探索。
现场聆听的师生
后续各专业的嘉宾演讲内容敬请期待!
- 文章归档
-
- 2020年11月 (60)
- 2020年10月 (312)
- 2020年9月 (304)
- 2020年8月 (315)
- 2020年7月 (314)
- 2020年6月 (292)
- 2020年5月 (316)
- 2020年4月 (303)
- 2020年3月 (312)
- 2020年2月 (282)
- 2020年1月 (312)
- 2019年12月 (312)
- 2019年11月 (196)
- 2019年10月 (240)
- 2019年9月 (292)
- 2019年8月 (221)
- 2019年7月 (90)
- 2019年6月 (98)
- 2019年5月 (102)
- 2019年4月 (1607)
- 2019年3月 (2200)
- 2019年2月 (359)
- 2019年1月 (382)
- 2018年12月 (213)
- 2018年11月 (299)
- 2018年10月 (300)
- 2018年9月 (302)
- 2018年8月 (302)
- 2018年7月 (312)
- 2018年6月 (301)
- 2018年5月 (313)
- 2018年4月 (305)
- 2018年3月 (315)
- 2018年2月 (287)
- 2018年1月 (303)
- 2017年12月 (312)
- 2017年11月 (297)
- 2017年10月 (306)
- 2017年9月 (311)
- 2017年8月 (309)
- 2017年7月 (164)
- 2017年6月 (86)
- 2017年5月 (105)
- 2017年4月 (105)
- 2017年3月 (101)
- 2017年2月 (93)
- 2017年1月 (88)
- 2016年12月 (92)
- 2016年11月 (92)
- 2016年10月 (94)
- 2016年9月 (93)
- 2016年8月 (86)
- 2016年7月 (92)
- 2016年6月 (87)
- 2016年5月 (91)
- 2016年4月 (101)
- 2016年3月 (102)
- 2016年2月 (92)
- 2016年1月 (93)
- 2015年12月 (95)
- 2015年11月 (90)
- 2015年10月 (97)
- 2015年9月 (100)
- 2015年8月 (91)
- 2015年7月 (95)
- 2015年6月 (86)
- 2015年5月 (98)
- 2015年4月 (96)
- 2015年3月 (94)
- 2015年2月 (85)
- 2015年1月 (94)
- 2014年12月 (87)
- 2014年11月 (79)
- 2014年10月 (104)
- 2014年9月 (90)
- 2014年8月 (83)
- 2014年7月 (99)
- 2014年6月 (87)
- 2014年5月 (94)
- 2014年4月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