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力学哥岭南建筑不仅具有江南建筑特色,同时兼具西方风情,与“京派”、“海派”建筑三足鼎立,闻名海内外。-掌上微型盆景

发布时间: 2019-04-05 浏览: 169

力学哥岭南建筑不仅具有江南建筑特色,同时兼具西方风情,与“京派”、“海派”建筑三足鼎立,闻名海内外。-掌上微型盆景

力学哥

传统建筑流派(四)——中西合璧的岭南建筑
它不是对江南建筑精致的复制,也不是对西方建筑典雅端庄的再现,连北方建筑常见的雕龙画凤,在岭南建筑中也无法寻觅,那么它是如何展现自身风采的,这期我们来一探究竟。

形成背景
自然环境
岭南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常遭受台风影响,因此传统建筑在解决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历史背景
岭南的历史进程,决定建筑相应的发展时期。先秦及之前是萌芽时期,秦汉至南北朝是起步时期,唐宋五代是形成时期,明清是成熟时期,晚清、民国是演变时期。
其发展阶段主要包括四个:
第一阶段:明清时期的书院、祠堂建筑;
第二阶段:清末民初的西大屋、竹简屋和商业骑楼建筑;
第三阶段:西洋建筑的融入;
第四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建筑技术融合,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岭南建筑逐渐进入现代建筑的发展阶段。
建筑特色
中西合璧
岭南建筑兼容并包,糅合了多种文化,发展至今,又吸收新的建筑材料及工艺。比如传统岭南建筑中的”锅耳”象征官帽,寓意官运亨通;屋顶的天井便于采光;碉楼、骑楼等又折射着西方建筑的影子。
轻巧通透
区别于中原和北方建筑的凝重鲜艳,又不同于江南建筑的隽秀,岭南建筑呈现出的是轻巧通透。轻巧表现在体量较小,普遍不及江南及北方建筑宽敞高大。通透是指建筑注重通风透气,让建筑材料防潮防虫,保证居住、活动的舒适性,同时也延长使用寿命。
装饰性强
岭南建筑注重装饰,对关系建筑结构又是立面上显眼的重要部位,例如屋脊、墙头、细部收口等,都少不了装饰,不仅为了美观,也让结构更为坚固。石雕、木雕、砖雕、陶塑、灰塑、琉璃等工艺在岭南建筑中屡见不鲜。
岭南建筑装饰所采用的题材,几乎包含传统民间装饰题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小说、奇花异草德等,包罗万象。工匠们善于借鉴地方元素,如岭南佳果,番石榴、芭蕉、杨桃等广泛出现。
建筑代表
骑楼

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它的沿街部分分二层以上出挑到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了内部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如同建筑骑跨在人行道,因此取名骑楼。
最早盛行于北欧、地中海一代,20世纪初成为岭南地区临街商业楼房的建筑形式。是西方古代建筑和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结合演变而来的。这种建筑适应南方潮湿多雨气候,防雨遮阳,同时也便于顾客选购商品,在两广、福建、海南地区广泛存在。

祠堂(以陈家祠为例)


广州陈家祠,是中国宗祠建筑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和江南地区黑瓦白墙的建筑不同,广东的祠堂格外简朴,从头到尾都是灰色调。
陈家祠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主体建筑,中轴线两侧为厅堂,每座单体建筑以青云巷隔开,建筑之间用长廊连通,六院八廊穿插,19座建筑组成建筑群体。
在陈家祠中,木雕、石雕、砖雕、陶塑、彩绘等传统建筑装饰的应用让人应接不暇。既有粗放精简、成片的豪迈,又有精雕细琢的细节,庄重大气而不失精致典雅。

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是广州西关(今荔湾)一带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大部分建于清朝同治年间,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
西关大屋主要具有三大特点:砖木结构,一律采用青砖;大门采用可推移的“木趟栊”;大量使用色彩鲜艳、图案丰富的“满洲窗”。
其平面布局按照中原传统的正堂屋形式,基本是纵深方向展开,典型平面为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起到通风、排水、防火、采光、栽植花木等多重功能。

岭南建筑在中西合璧中雕琢出自身独特风格,而在中国的另一个城市,同样是中西方文化结合,却形成另一种风格,就是海派建筑。

长按.识别.关注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