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力学哥崇祯-一个不像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虫儿的树洞

发布时间: 2019-04-05 浏览: 190

力学哥崇祯|一个不像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虫儿的树洞

力学哥大家好,我是天涯。
今天和大家谈谈崇祯帝

回首历史,我们有时候会发现明朝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
因为它有几个特殊的主人:两次当皇帝的明英宗朱祁镇,爱做木匠活的明熹宗朱由校,二十年不理朝政的明神宗万历皇帝,还有今天的主人公亡国之君明思宗朱由检。
崇祯帝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药”身亡,从此朱由检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为什么说他不像是亡国之君呢?因为他不太符合亡国之君的特点。
他不是一个暴君,不是一个昏君,甚至都不是一个庸君。明朝的灭亡他是负有责任的,但是这不能说是他一个人的过错。
对此《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曾有一番评价:往往一个王朝灭亡大多是因为暴君昏君不理朝政导致的。但是明朝不同,崇祯很努力很勤奋,不想成为亡国之君,不想明朝败在自己手中,想力挽狂澜,可是没有作用,他的爷爷,曾爷爷,曾曾爷爷给他带来的烂摊子太大了。
那么朱由检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由于他哥哥朱由校的荒唐,明朝出现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阉党集团。他们把持朝政,残害忠良,剥削百姓,可以说那是明朝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期。
刚当上皇帝的朱由检对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也是深恶痛疾,欲除之而后快。但那时候他的力量很薄弱,无法与之抗衡,只能选择韬光养晦。
后来时机成熟,首先除去魏忠贤的左膀右臂——兵部尚书崔呈秀,继而利用嘉兴贡生钱嘉征上疏一事迫使魏忠贤请辞,使其自杀而死。最后全面肃清阉党残余,拨乱反正。

二、他是一个很爱民的皇帝
1634年6月,闯王李自成被五省总督陈奇瑜利用口袋阵围困在安康车厢峡。无奈之下,他只得选择诈降,伺机再反。而陈奇瑜本主张全歼敌军,但在属下收受贿赂后反而举棋不定,向朝廷汇报了此事。
崇祯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说:“寇亦吾赤子,宜抚之不必专戮”。在他的心里,哪怕是造反的流寇也是他的子民,他希望可以用安抚的手段平息战争,还天下太平。只是他没有想到一时的心软却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三、他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并重用人才的人
在崇祯元年,他就启用辞官回家的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同时还提拔杨鹤、陈奇瑜、卢象昇,洪承畴等名将。在一个王朝的末年还能如此将星璀璨,实属不易。
但是明朝还是灭亡了。为什么呢?
《明朝那些事儿》里提供了一些原因,如内部连年干旱,民不聊生;女真扰境,外患难平:军队散漫,军饷不足等。
但百家讲坛《崇祯那些年》的主讲人傅小凡教授却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他认为崇祯的个人性格也应该为此承担一定的责任。
崇祯是一个生性多疑,犹豫寡决的人。他疑心太重,又拉不下面子,只想让别人背黑锅
生性多疑表现在他听信谣言诛杀袁崇焕,自毁长城。而犹豫寡决则表现在与清朝的几次议和问题上因害怕承担卖国的骂名而不敢作出决定。致使明君陷入中原,辽东两边疲于奔命的境地,丧失了消灭内部农民起义的最好时机。

最后借用黄仁宇的话:
“大明帝国已经走到了它的发展尽头。
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是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
他们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身败兼名裂。”
崇祯也懂,他将亡国的事实归结为“气数尽矣”,我们也能理解。试想,如果上面那些条件能够减少一个,那么明朝未必不会出现一个“光武中兴”。只是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又哪来这么多的如果呢?

因公众号开得时间较短,目前文章下方的留言功能还没有,有想法的可以在公众号里留言,都能看到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