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力学哥崔阳洋:教师教学需要强大的“后台”支持——关于“教学后台”的设想与建设问题 李如密-吉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 2019-04-12 浏览: 300

力学哥崔阳洋:教师教学需要强大的“后台”支持——关于“教学后台”的设想与建设问题 李如密-吉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力学哥
▲李如密
作者简介:李如密(1964—),男,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崔阳洋(1991—),男,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来源:《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年第10期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当前教师的课堂教学压力大的现实,提出构建“教学后台”的设想,主要从什么是“教学后台”、“教学后台”的主要功能、“教学后台”的设计策略以及“教学后台”对教师的要求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未来教师应善于组织和调用“教学后台”,从而让其课堂教学艺术得到更大的丰富,让学生学习更加有效率、效益和效果。
关键词: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后台,信息技术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之一,教育总会随社会的发展而嬗变:阶级社会的形成,催生了官学教育;自然科学的诞生,产生了实科教育;跨国交流的出现,兴起了留学教育。如今信息社会到来,教育又该作何改变呢?在信息大变革的时代,网络化、信息化的浪潮让人们日常生活日新月异的同时,也史无前例地渗透进了教育教学领域——学生获取信息更便捷了,但教师对课堂却难以“驾驭”了;学生课外生活更精彩了,却让课堂活动显得相对乏味了。面对这些新的挑战,主导教学的教师该如何应对才能确保教学工作不受其干扰,进而借助时代变革的优势优化教学呢?基于此,笔者提出“教学后台”设想和建设课题研究,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状。
一、“教学后台”的内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后台”的解释有两种:“一方面指舞台台口后面的全部或任何一部分地方,特指戏院化妆室;另一方面比喻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1]543其实,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后台”还指代能够实现网站内容编辑、修改等功能的系统。教学中“后台”的意思与以上三种解释均有交叉,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首先,一般意义上的“后台”相对应的主要是舞台,而教学中的“后台”相对应的则是教师的讲台;其次,以往的“后台”是服务于演员的一种存在,而教学中的“后台”则专门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此外,相比于一般意义上的后台,“教学后台”效果的达成更需要讲台上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受教师专业素养的制约。
由此,对“教学后台”下一个初步的定义:教学后台指的是以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互联网和云存储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支撑,用来支持教师教学的全新的教学媒介及其承载着的一切形式的教学资源。
二、“教学后台”的功能
“教学后台”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它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丰富教师教学的艺术性、促进师生课堂的互动性以及创造教学环境的动态性。
(一)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
源于博比特经由泰勒等人提炼而成的课程模式日臻“工艺化”,而这种模式也长期垄断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围绕应试教育,教师将知识传授甚至是灌输给学生,在强调统一与高效时不得已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日益信息化的时代,封闭的教学模式已经失去其原有的价值,教学亟需走向开放化。[2]而“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也要求教师的教学“+”一点真实:从“输送”到“代入”,让教师回归真实本性。[3]随着“教学后台”的出现,打破教学的封闭性不再是难题,教师在其协理下能够实现由“知识传授者”身份向“信息指导者”身份转变。在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前提下,无需拘泥于课本的教师领着学生、带着疑问,去教学后台提供的知识海洋中完成探索性学习。无论是在教学设计阶段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了“教学后台”,教师既不局限于教材上的固有知识,也不迷茫于冗杂的互联网信息,它能够协助教师对信息进行动态化取舍、加工与利用,从而实现创造性教学。
(二)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
夸美纽斯将直观性原则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4]。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与生俱来的间接性与简捷性必然会对其直观性有所限制,这就是长期存在于教学中的效果与效率的矛盾,教育工作者们自始至终都在这两者之间追求平衡。
所幸的是,“教学后台”的诞生,将为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提供更好的条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利用后台的多重讯道及时向学生直观地呈现教学资源。据国外一些实验证明:用语言介绍一种物品,识别它的时间为2.8秒;用线条图介绍,识别时间为1.5秒;用黑白照片介绍,识别时间为1.2秒;用彩色照片介绍,识别时间为0.9秒;如果让学生看实物,则识别时间只有0.4秒。[5]201有了“教学后台”,“实物”将会变得更容易接近:在语文课上,当教师教“浪花”这一词语时,通过“教学后台”,能够即刻呈现我国沿海浪花的实时场景,可远景亦可近景,有渤海亦有南海,这样的实景再融入3D效果技术与后台实时“解说员”的讲解就更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了。再如,当教师在生物课上讲授“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与移动规律”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后台”辅助授课,将细胞分裂的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相当于“借”给学生一双“透视眼”,其直观性甚至连实物都难以与之匹敌。
(三)丰富教师教学的艺术性
“优秀的教师总是把讲台当舞台,把一节课表演得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感召力,如同一幕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的话剧。”[6]在这句话中,作者巧用类比诠释了教学的表演艺术,可惜由于讲台上通常只有一位教师,因而这里的“话剧”也仅仅是单口相声,“表演”的形式显得过于单一。而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教学策略不但加重学生的认知负荷,也会造成学生“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尴尬处境。针对这一情况,强大的“教学后台”,可以借助通信技术使得“舞台”上增加“演员”,将原来的“单口相声”变成“对口相声”甚至“小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原先单一的艺术表现形式。另外,课堂上的教师在与“后台”里的教师进行对话、问答、辩论等多种形式互动时,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学习,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这些都是传统教学中不可思议的教学组织形式。可见,“教学后台”资源不仅是物质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不单是静态资源,也含有动态资源。
(四)促进师生课堂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媒介,教师的教授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课堂互动在形式上是师生言语和神情的互动,本质上是师生思维的互动。因此,判断学生课堂互动参与度的关键不在于场面的活跃,而要关注思维的变化,那么如何调动学生使其思维积极参与互动呢?传统的教学中,并没有令人满意的方法。例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课堂互动形式,倘若教师进行个别提问,部分学生会开小差,如果让学生集体回答,又有人滥竽充数。强大的“教学后台”有办法解决这一难题:它给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配备一个终端,作为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媒介,当课堂互动的时机(如提问)出现时,每个学生都能以选择题的方式点击提交(如图1),在后台的数理统计程序的同步运行下,每个学生的想法会迅速呈现在教室前的大屏幕上(如图2),这时教师可再根据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言语提问。这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师的提问能关注更多的学生,同时也让每个学生的大脑无法偷懒,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创造教学环境的动态性
环境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无声无息的,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教学工作大有裨益。具身认知理论告诉我们,认识过程所依赖的概念和范畴是通过身体与世界的互动形成的,而不仅仅是大脑。[7]同样,暗示教学理论的创立者罗扎洛夫也尤其重视环境对人潜意识的影响。他强调教师的期望效应与音乐等环境背景因素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8]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课堂教学对此类理论只能可望而不可及,而“教学后台”的出现,可以给暗示教学理论的运用创造机会,从而使以往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教师期望,自然属于教学艺术讨论的范畴,而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完全可以借助“教学后台”来实现。“教学后台”显著的优势就是可以随着教学进程的开展,配合教学内容,使灯光与背景音乐相时而动。这种教学环境的创设,对新内容和旧内容、对不同的课型,选择的音乐是不同的,如此苛刻的要求原本对教师而言几乎是天方夜谭,而在“教学后台”的辅助下却是轻而易举的。
三、“教学后台”的设计与应用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教学后台”由资源管理系统、师生交互界面两部分组成。资源管理系统收录着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而交互界面则是教师调用后台资源以及师生进行互动的窗口,两者均以互联网通讯技术为基础。“教学后台”的作用伴随着教师工作的整个过程。服务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课后作业及评估的“教学后台”是一个立体化的互动系统。
(一)集思广益的教学设计“后台”
“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9]7它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既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又准确把握学情,做到学习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完成一份出色的教学设计不但占据其大量工作时间,而且易于导致教师教学的“自以为是”和“各自为政”。而为了解决效率问题的集体备课却因为“捆绑性”又使得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个性丧失,这导致教师长期处于两难的境地。最近,国外学者迈克尔·格拉斯曼等人提出的“开源教育”理念启示我们:21世纪的师生必须具备足够的互联网思维,学会借助互联网寻找新的教学协作空间。[10]而教学设计“后台”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帮助教师摆脱备课的两难处境: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要求向“后台”寻求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它又可以通过推荐算法向教师介绍教学风格相近的同行。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集思广益,既可以获取备课资源减轻工作压力,又可以避免僵化的集体备课负担。在教学设计“后台”里,不以资历高低决定发言权,资源共享,疑义相与析,经过更多人的审视,优秀的教学资源能被又快又好地积累。另外,强大的教学设计“后台”,不仅便于备课搜集资源,更让这些备课资料极易保存与再用,每位教师既是这个后台的使用者,也是它的建设者。
(二)即时互动的教学过程“后台”
古今中外,学者们对于教学过程本质的看法不一,因此存在着多种观点,笔者比较倾向于“特殊认识说”[11]10,这种观点认为作为一种学生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过程具有“间接性、有领导、有教育性”[11]14的特点。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间接认识世界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间接经验。但是间接知识的学习必然会受到个体直接经验的制约,书本上的知识需要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帮助其理解。所以,教师对于间接知识的教学需要考虑学生是否具有相关的生活体验。然而,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受到时空条件的限制,教师很难保证教室里的每个学生都已具有足够的相关生活经历,因而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去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并适时为学生呈现一些直观的引导性材料。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受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的限制,无法便捷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而即时互动的“教学后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它根据师生的需要,随时提供各种视听资源,让学生与外面的世界互动,既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又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后现代主义者更关注教学的生成性,“人的本质在于生成”[12]。确实,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质疑,而这无疑也增加了教师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学活动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需要教师考虑,如何巧妙地将这些因素融入教学安排,保证课堂教学的继续展开一直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不少学者曾著书立说,给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巧用“教学后台”的即时互动的特点,能够进一步应对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方便教师解答来自学生的问题,不清楚的知识,让后台来告诉学生,难以言表的解释让后台的多重形式来呈现。教师教学不再因为自己认知的不足而尴尬,不再因为内容的抽象而难以描述。
(三)高效方便的作业反馈“后台”
“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13]课后作业的价值不容置疑,它不仅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然而正是教育界对这些价值的不懈追求,使教师繁重的工作雪上加霜,一位负责任的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呕心沥血,不仅在备课、上课时心力交瘁,还要完成课后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而高效方便的作业反馈“后台”既能让教师做一个负责任的好教师,又可保证其休息时间。首先,强大的“教学后台”,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生成相应的课后作业,家长、学生可以登陆客户端,作业要求一目了然,避免传统口头或笔记造成的遗忘与偏差。其次,这样的作业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学后台”记录着学生当天课上互动所反映其背后的知识掌握情况,生成的作业也是适合个人的。再次,课后作业的评价也是在“后台”上完成的,没有作业本的收缴,教师当天批改,学生当天订正。最后,借助于“教学后台”,可以完成多种形式的作业,如语音、朗读等。这样,既丰富了课后作业的形式,又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教学后台”还是一个“立体化”的互动系统,它时刻兼顾着备课、上课与课后作业三个环节:作业反馈“后台”能让学生在课后了解下次课上的学习内容并呈现相关资源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设计“后台”可以为教学过程规定总体方向与教学策略,而教学过程“后台”可以差异化地生成每个学生的课后作业。
四、使用“教学后台”对教师的要求
“教学后台”虽然拥有如此强大的功能,但并不会改变教学的本质,它更像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或支持飞机起飞的弹射器。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意识到其对自身的要求,避免在它面前手足无措。想要更好发挥“教学后台”的价值,教师需要达到以下要求:
(一)和谐优化“教学后台”
“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的和谐优化,它通常包括教学要素的和谐优化、教学结构的和谐优化、教学环节的和谐优化和教学节奏的和谐优化。”[14]149因此,作为教学要素的“教学后台”,同样需要得到教师教学的优化。教师须根据教学内容、课堂进展,创造性地使“教学后台”与其他各要素相互联系,让“后台”融入课堂,以微妙地改善教学效果。虽说教学借助于“后台”,但如果用割裂的眼光看待课堂与“教学后台”的关系,则会走向“工具主义”取向,从而影响教学要素“合力”作用的发挥。这实际上需要教师很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和艺术,在快慢适宜、起伏有致的同时,使得“教学后台”能够穿插得体,让整个教学活动严密合理、融洽统一。如:“教学后台”是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但是运用直观性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整节课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放,而是为了在教学的某一个阶段使学生摆脱形象,在思维上过渡到概括性的真理和规律性上去。
(二)坚定自身的价值
尽管“教学后台”功能强大,但教师在运用它的时候一定要对自身的价值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警惕自己被“后台”异化。“后台”可以为教学增彩,但决不可能将教师取代。因为脱离教师而完全借助网络的自主学习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面对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学习者尤其是缺乏判断能力的低龄学习者,缺乏正确的引导,难以进行有效的知识积累和加工,无法促进智力发展和能力提升。这些问题都需要具备新理念、懂教育的教师来介入和解决。[15]在教学的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与学生,“课程”也仅仅是从教师这一要素中外化出来并以教材为载体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对于教学内容有足够深的认识,让教材成为自身知识的“外挂”,才能避免陷入教教材的困境。同样,“教学后台”里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教师尽管没有必要将它倒背如流,但是必须要从元认知上对其全面把控,才能游刃有余地利用好这一“后台”为课堂增彩。互联网使信息易于获取,但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递信息而是分享知识,信息需要经过教师的加工才能成为学生掌握的知识。此外,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也只有在教师的主动贯彻下才能有效落实,这些都提醒广大的一线教师不可妄自菲薄,而要肯定自身的重要价值。
(三)提高自身教学技能
教师需要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要掌握扎实的教学技能。在传统课堂里,一个讲话不流利、板书不清晰的教师,即使具备先进教学理念且拥有高尚的师德,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而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载体不再局限于纸张与黑板,教师的教学技能也不仅仅是清晰的言语和行云流水的板书,还应包括熟练运用交互式互联网设备的能力。强大的“教学后台”固然能给教学带来方便,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如果教师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它,反而会抑制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干扰整个教学节奏。在备课与课后作业反馈阶段,“教学后台”为教师省时省力的前提是教师对其的熟练驾驭。因此,现代教师更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这不仅是今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优化“教学后台”的技术性保障。
不可否认,“教学后台”将改变今后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等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教学形式可以被完全抛弃。要知道,在人类发明文字语言之前,就有了肢体语言,而在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人否定过肢体语言的作用,伴随肢体语言的讲授过程,才能让学生感到如沐春风。教学媒介之间不是互斥的,言语替代不了动姿,同样音视频也替代不了板书与讲授。教师在热衷于“教学后台”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喜新的同时不能厌旧。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程天君.信息社会中课堂教学的社会学审视[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2):34-37.
[3]解继丽.“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2):85-88,108.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7]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5):705-710.
[8]李志厚.暗示教学理论研究浅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0(4):12-16.
[9]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0]Michael Glassman,Min Ju Kang,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Open Source Educative Processe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6,60(?):281-290.
[11]王策三.教学认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岳伟.教育过程的不确定性与教育计划、教育预测的限度[J].教育发展研究,2006(17):58-62.
[13]陈桂生.《学记》纲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68-74.
[14]李如密.现代教学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15]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