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端砚茶盘令人遗憾的师生情——孔子与宰我(二)-姜老师的小教室

发布时间: 2015-11-06 浏览: 319
令人遗憾的师生情——孔子与宰我(二)-姜老师的小教室




2017年元旦以来,姜老师在微信群里给大家讲《温暖的〈论语〉》,旨在通过对这本中国儒家文化经典著作的深入解读,从中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之源鲁敏宇,触摸中华民族之魂。
这一集我们的内容是:令人遗憾的师生情——孔子与宰我(二)
孔子在教学中,并不太讲究师道尊严,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他的教学很多时候是通过与学生谈话的形式来进行的。在谈话的过程中,端砚茶盘大家思想发生碰撞,有新的知识产生。
比如,他和子夏讨论《诗经》,就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3.8);对于一向听话不提反驳意见的颜回,他就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论语》11.4)

孔子虽然这样说颜回,但是他最喜欢的还是颜回。如果说他喜欢与学生讨论的话黛青塔娜,那也是在有共同思想认识基础上,彼此尊重的进行讨论。而对于刻意地找碴,卖弄口才,为争论而争论的时候,孔子是很不喜欢的。
而宰我,却一味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逞口舌之利,或者说,他一次又一次地希望老师可以对他的知识与才华给予肯定,在学习时与老师讨论问题,特别刁钻古怪,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引得如孔子这样忠厚的人也颇为生气。
我们看一下,在《论语》中另一则有关孔子与宰我的对话:
《论语·卫灵公》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注释】①志士:有坚定意志的人。仁人:仁民爱物、道德高尚的人。
【译文】志士仁人,没有为了求生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身来成全仁的。
【分析】这句话是成语“杀身成仁”的出处。“仁”是孔子心目中最高、最根本的理想和准则。在孔子看来,志士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而是不顾个人安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成全仁德。
今天我们都知道,对于“仁”的追求,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精髓之一。志士仁人这种努力奋斗、积极进取、不惜牺牲的精神和舍我其谁的历史责任感,在中国历史上感染、教育、熏陶了无数中华儿女,志士仁人那种顾大节、求大义的崇高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使国人们能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舍小家顾大家,舍小利求大利,前赴后继,奋勇前进。
志士仁人这种舍身成仁的精神龙驹发布网,是最高境界的仁爱,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贤廷,说“杀身成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绝不为过。
但是,我们看到,宰我面对孔子进行这样严肃的思想教育时,他的反应是什么呢?
《论语》6.26
宰予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宰我问老师:仁者,就算有人告诉他了‘井有仁焉’这个故事梅花烙主题曲,还会这么做吗?宰我的意思,这对仁者是一个两难的事。救人是仁爱之事,可是救敌人会丧自己的命,面对这种情况,仁者怎么做呢?
孔子说:“为什么要说这样的事呢?仁者可以去干任何事,但不能使自己陷于不义之地,作茧自缚。仁者可能被别人的小伎俩欺骗了,但是在关乎道义的事上君子不可能被欺骗愚弄。”
我们看孔子这一次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与上一次谈论神社牌位的木头显然不同,这个口气里显示了孔子的不屑以及隐忍的怒气。
为什么宰我提出这个问题,会导致孔子如此反应呢?
孔子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原籍是宋国人,而宋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以“仁义”为立国之本的国家。
在历史上,有这么两件非常著名的事情:
第一件事:
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交战,宋襄公早早的命令军队做好迎敌之势,此时的楚军正在抢渡泓水,宋国司马子鱼对宋襄公说,敌众我寡,咱们趁敌人未全部渡河的时候,你下令,我带领士兵进攻他们。宋襄公说古代闲逸生活,不行啊,不能袭击半渡之兵刀光虎影啊,这样不地道啊。
楚军渡过泓水,还未列队成阵时,子鱼又说,趁他们立足未稳,你下令,我带领士兵攻击他们。宋襄公又说,不行郑一嫂,人家还没有安营扎寨呢,等他安顿好再出击。
等到楚军作了充分的准备后,宋襄公下令“开打!”。结果宋军被楚军打的大败,宋襄公自己也被毒箭射中,受了重伤莱阳卫校,次年毒发而死。

临死之前,宋襄公哭着说:我对楚国那么仁义,他们却攻打我的军队,我没有得罪他们的将军,他竟然用毒箭来射我。在当时那个“春秋无义战,强者定章程”的岁月里,陈凯师讲“仁义”的宋襄公,成了当时的笑柄。
第二件事:
公元前607年,郑国公子归生率兵攻打宋国。战斗中,宋国的大夫狂狡,与一个郑国的士兵遭遇,这个郑国的士兵失足跌进井里,狂狡讲“仁义”,拿着戟让士兵抓住把手把他救了上来。
可是,出乎狂铰意料的是,郑国这个士兵获救后把狂狡给擒获了。这一仗,再一次让“仁义之都”的宋国成为诸多诸侯国中的的笑话。
“井有仁焉”说的就是狂铰的事情。宰我作为一个学生,向孔子提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在挑战孔子的底线。他拿孔子的国家开玩笑鲍翠薇,拿孔子追求的理想开玩笑。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宰我所说的事情,在当时是广为流传的笑话。这件事宰我知道,孔子当然更知道。
宰我所提的问题面条君,正是当时社会上的普遍对于“仁义”的认识。当宰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想必很多学生都竖起耳朵,想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回答的。而孔子面对宰我的提问,似乎并不能就事论事地回答,他的回答含糊其辞,说了 一个不能“杀身成仁”的理由。孔子的教学是形而上的,是指导性的,而宰我的提问是来自于市井的,是实用性的,硬要孔子就问题的具体细节进行回答,孔子是勉为其难的。
宰我提这个问题至少可以说是不够厚道,如同一个不怀好意的学生,在课堂上提一些与教学相关又不相关的跑偏的问题,等着老师出糗。
孔子这个时候的表现真的可以用现在我们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来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于云霆,但是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于是,孔子施施然说出一番大道理来:“仁者可以去干任何事,但不能使自己陷于不义之地,作茧自缚。仁者可能被别人的小伎俩欺骗了,但是在关乎道义的事上君子不可能被欺骗愚弄。”
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仁义之道行之不通也是连孔子自己都能意识到的事情。但是,孔子仍然坚持追求“仁”的境界,并且希望他的学生们也可以去追求这样崇高的境界。在宰我提出了相当于对老师的观点嘲讽的情况下,孔子提出了“杀身成仁”的前提条件,即:“不可陷,不可罔。
我们接下来看孔子对于生命的态度:
《论语·述尔》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稀拉克儿,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能躲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一旁的子路上前问道:‘那么,您统率三军的话,又会找谁共事呢?’孔子说:‘那种空手搏虎,赤足过河蛏子怎么洗,即使死了都不会悔悟的人,我是不会找他共事的。我一定要找那种遇事谨慎,善于通过巧妙的谋划来取得成功的人共事。’”
【分析】孔子与学生颜回青山洋服,子路的谈天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来,孔子做事是谨慎的。追求成功,而不莽撞,更不赞同有勇无谋。
对于“仁”的追求,宰我所说的“井有仁焉”那样的糊涂的“仁”宛宛类卿,孔子是不会去做的。孔子提倡杀身成仁,但他对生命是无比珍惜的窒命写真,他绝不做愚昧教条的事情,愚忠,愚孝,蠢笨莽撞之事皆不为。更不可能做类似于“东郭先生与狼”那样的事情。
宰我的提问,给老师出了难题,但也确实让孔子对学生的教学更为具体。在这件事情上,孔子的解释也足以解答宰我的疑问。我们甚至可以把这个看作是一个“教学相长”的事情红蜻蜓简谱。
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孔子再次显示出他的修养与智慧,而宰我被老师如此教导之后,他在老师心目中会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可想而知!
孔子与宰我的师生情之恶化
明天同一时间,不见不散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