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英雄联盟火男出装以文化人 【古祠堂的故事】安宅祠堂:乡俗传承-磐安新闻

发布时间: 2014-08-10 浏览: 239
以文化人 【古祠堂的故事】安宅祠堂:乡俗传承-磐安新闻
点击上方“磐安新闻” 可以订阅哦!

万苍乡安宅村的“陈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初年,现有面积400余平方米。前后有两幢主楼,中间以一阁楼将它们连接起来,阁楼两旁有天井。拾级而上,中门黑漆高大,设有左右耳门。
前后两幢都开着对应水门,便于人们进出。后幢三根后小步间,秋面特宽,中间上方斜挂着又长又宽的“国戚”匾额,朱地金字雷石东,盖有宋皇宝宝玺(梦弼公被文思王招为驸马,属国戚)。下方是立式加斜边、雕着金龙的“状元及第”匾。其他如“进士”匾三方,“亚魁”匾多方,还有“贡生”“德并三尊”“有勇知方”等方匾。

寻根祭祖
走进安宅村,村口树木参天,村庄“隐藏”在一个避风向阳的小盆地中。村后飞凤朝阳,村前有形似握拳的五指山匀称排列,村中凤池如镜,与地物、天景相映成趣。九曲流水环绕,流入玉虹溪。
安宅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宋嘉泰年间,陈梦弼荣登进士,宋文思王爱其才貌,招为王府郡马,留下一段佳话。陈梦弼当年来安宅游玩,被这里的山水深深吸引,流连忘返,于是在附近造郡马府,逝世后就安葬在安宅村的凤山脚下,郡马墓至今仍保留完好,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梦弼年少时刻苦攻读,崇尚儒家风范,为官清廉,他的美好品德也作为一种文化流传了下来。安宅村的陈氏宗族,就是郡马后代的一个分支。据宗谱记载:“陈姓,系名门望族,源远流长……十七世梦弼公,以才貌俱佳,被宋文思王招为郡马,赵香亭公主随归故里。其曾孙子楷公,官授两浙奏差。乔迁安宅,礼仪传家,耕读励志,繁衍生息,至今已有七百多年。”陈氏的郡马文化、耕读文化使得安宅村有了耐人寻味的文化底蕴。
每年清明节,凡是安宅村的子民都要到祖先墓地扫墓、祭祖、每人焚香三叩拜,以前在祭拜结束后,还有到祠堂分麻饼的习俗英雄联盟火男出装。每到年末,村里老人会在宗祠内挂起祖先画像,让人们前往瞻仰、祭拜。祭拜是后人对先祖的缅怀,不是为寻求先祖保佑,而是在此时此地感悟先祖贤人的宽厚和仁爱。

乡俗传承
从前,每逢大旱,安宅村有一个民间习俗——接“龙”求雨,求雨需选定黄道吉日混沌至尊诀,三牲祭礼。接“龙”这天,彩旗飘飘,锣鼓喧天福建浔兴吧,场面壮观。由“山迎”领队,口念求雨咒语,一路手舞足蹈覆巢之后,带领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去“龙潭背”接“龙”求雨。村民不能戴笠帽、雨伞,每人只拿三柱香火,只有“山迎”一人穿长衫、戴墨镜、左手雨伞、右手柳枝、口中念念有词。一路翻山越岭,来到“龙潭”,由“山迎”宣读祭文,此时锣鼓喧天,众人吆喝战魔法神,响彻云霄,震耳欲聋;此时,“龙潭”内鱼跃虾跳,“山迎”把伞倒过来放入“龙潭”中,“龙潭”上鱼虾不断跳跃,当某一个动物跳入伞内就是“雨神”龙,“山迎”把它捉起放入事先准备好的“龙桥”内抬回。回村绕村大田(地)畈一圈后,送到本保殿——东山庙供奉。过几天后,选个吉日爱卡巴,三牲祭“龙”后,再送回“龙潭”。每次接“龙”,“雨神”龙所到之处,顷刻就下起倾盆大雨qq迅家园,缓解了干旱天气,保证了年成的丰收末日公寓。接“龙”求雨习俗早已远去多年,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安宅祖祖辈辈的血液里不断传承。陈氏族谱中有一条家规:今日之柴薪即他年之乔木,以为长远之计,不许私自盗伐,如有犯者,立即会审做罚,不尊者送官究治,断不轻饶。
每当有学子高中或出远门经商、打拼的子民衣锦还乡,村里会在祠堂内为该子民举行开贺仪式(即为表彰优秀子民的一种仪式),开贺的子民可享受村里给予养贤田耕种,以示勉励。民国时期,安宅村青年陈撮来应征入伍当兵。陈撮来此人,无比精壮,有勇有谋。据81岁的村民陈洪德介绍:“村里人至今对他的故事津津乐道。以前山上的野兽经常到陈撮来家里偷鸡,陈撮来健步如飞,跑起来比偷鸡吃的野兽还快,就算野兽跑进山里去了佟桂莉,他也能追上把野兽和鸡一并擒获。民国时候,河里有一种动物叫水獭(现在没有了),经常把农户家的鸭子吃掉,陈撮来憋气潜水的功夫也非常好,他能潜入水底把被水獭拖走的鸭子扯回来,本事了得。后来去当兵,因武艺高强,且打战英勇,退伍回乡时,当时的总统黎元洪亲授‘有勇智芳’的牌匾给他。回到安宅以后,村里为他举行开贺仪式,表彰他为安宅村带来的荣誉,给予良田560寸以示嘉奖。”在先祖开拓创业精神的影响下,安宅村现在的年轻人也是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在全国各地为国家做贡献的就有十多人。
从正月十三开始,珂兰葵尔瑞安宅村就在“陈氏祠堂”和“余庆堂”里起灯。挂起大小不等的宫灯、花灯,灯片里有各式各样的图,有八仙过海、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故事插图,也有花卉、动物类的插图。人们观赏花灯,敲起铜锣铜鼓,一派热闹景象,一直持续到正月满。

以文化人
走进陈氏祠堂后面的主楼,墙上整齐挂着六幅祖先画像,形态庄严,栩栩如生。主楼两侧的墙上各挂六块木匾,上面写着陈氏家规十七条。陈氏家规主要可归纳为“孝、悌、忠、信、礼、义、廉”七个字,其中又以孝顺最为重要。一直以来,安宅村都提倡百善孝为先,在陈氏祠堂的四面围墙上,分别刻着百里负米、亲尝汤药、卢衣顺母等故事。安宅村百岁老人特别多,这与安宅人孝顺是分不开的。
今年89岁的陈大爷每天都会到祠堂门口坐坐,抽一根烟,偶尔会和别人杀两盘象棋,更多时候是聊聊天,逗逗隔壁家尚在襁褓中的小孩。据村委会主任陈凡民介绍:“ 因多年风吹雨打,年久失修,2013年时,祠堂后面的泥巴墙倒塌碧血盐枭,经村民商议决定将祠堂进行翻修,筹资30多万元,换掉了腐烂的柱子,对墙体进行了加固,屋顶上的瓦片也换新了。平时村里老人都会在祠堂里休息、乘凉。清明节和年底,祠堂里会举行一些民俗活动。”祠堂里书写着安宅百年辉煌与变迁,不管是远在千里的游子,还是在此地生活一辈子的白发老者,走进祠堂就找到了归宿。
祠堂门前的池塘在阳光照射下波光涟涟,一位五六岁的小孩牵着妈妈的手走进祠堂。她吃力地抬起右脚,跨过门槛,眼睛里充满好奇。小孩迫不及待地问妈妈“这是什么?这个人是谁?”妈妈耐心地讲解着。也许这就是传承吧,历史悠悠,寻根溯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图/文:张聪
编 辑:韦莉娜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TAGS: